南京民間習俗 臘八
卓君氏
俗語說臘八粥,不分勺;臘八吃飯同一桌,吃好吃壞總是樂。陰歷十二月叫臘月,初八叫臘八。臘八這一天,南京人用糯米、薏仁米、赤豆、蓮子、紅棗、白果、栗子、花生米、核桃仁等熬成粥,香潤甜口,民間叫作“臘八粥”。
舊時老南京有句俗語:“第一臘八還能過,第二臘八急如火,第三臘八無處躲。”每年臘月初八、十八、廿八這幾天為還債日,還不起債就得四處躲藏,也就沒這份心思來品嘗臘八粥了。每年臘月,寺廟中的僧人會在臘八這天煮出八寶五味粥祭天、祭佛,并將饋贈施主,因此老南京又稱臘八粥為“佛粥”。
臘月初八在民間還有一層許下心愿的意思。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有些人家有病人或有大難祈求佛祖保佑,到了臘八,天不亮就熬好一鍋粥在門口叫喊道:煙了煙了,緣了緣了,意思是,我在這里熬粥,有緣于如來,求佛祖保佑。那時候,有些貧困人家的小孩大清早拿上碗或罐到處去吃舍粥,也很有趣。
中國農(nóng)歷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農(nóng)歷十二月稱臘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稱為"佛成道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