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的女性文化
泰平子
云南著名的走婚部落瀘沽湖不再孤單――走婚、一妻多夫,“大香格里拉”雅礱江流域的一些藏族村寨將女性文化時期的婚俗頑強(qiáng)保留下來。
前不久,一支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組織的科考隊深入這里,試圖揭開兩種婚姻制度的神秘面紗……
走婚文化的兩個“孤島”
這是距離云南瀘沽湖數(shù)百公里的四川鮮水河大峽谷,18歲的年輕扎壩人(藏族的一個支系)白瑪澤仁非常坦率,“我15歲時就開始走婚了,那是我收購松茸時認(rèn)識的一個姑娘?!比缃?,他的“嘎依”(女朋友)住在距離峽谷4000多米的高山上,去那個寨子一趟相當(dāng)于一次登山比賽。
鮮水河谷中生活著幾千扎壩人,他們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和雅江縣交界處的幾個山鄉(xiāng)里。一個村子的人不多,年輕人必須翻山越嶺去別的村寨走婚。
在62歲的卓瑪拉姆家,她的4個孩子有兩個父親,其中大女兒一個父親,另一個父親屬于其余3個。他們當(dāng)然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因為他們不時來探望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對此感到不適;女孩們已經(jīng)習(xí)慣“不斷選擇”,她們的情人在夜晚悄悄來了,黎明時悄悄離開,如果她不再喜歡這個男孩,可以隨時更換。
“走婚最大的好處是住在母親家,不分家,大家一起干,有種地的,有搞運(yùn)輸?shù)?,有上山撿蟲草的。在我們這個大峽谷里,只有大家庭,才能富起來?!卑赚敐扇收f。
許多游客曾經(jīng)帶著空前的“性幻想”來到瀘沽湖試圖走婚,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為摩梭人拒絕外來“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