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流李家“五經(jīng)魁”
楓葉羽
李家民間習俗活動“五經(jīng)魁”,歷史悠久。清流縣李家村李姓祖先把家風家教融入“五經(jīng)魁”民俗表演之中,不能不說是一項標新立異、寓教于樂的創(chuàng)舉,歷經(jīng)五百年而長盛不衰。
明朝正德年間北團里李家村(即清流縣李家鄉(xiāng)李村、鮮水、河背三個行政村的總稱),有一位老翁叫李得保,他有四個兒子、十一個孫子。得保父子頗有文才,且懷有憂國憂民之志。雖深居山區(qū),卻好談時政,說古道今,經(jīng)常講一些歷史上的愛國愛民故事教育子孫后輩,因此深受村民的尊敬和愛戴。
這年正月初一早晨,孫子們手里擎著寫有“福如東?!薄ⅰ皦郾饶仙健?、“恭賀新禧”、“吉祥如意”、“風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等新年祝詞的紅布條幅,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地相擁向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十分高興,對孫子們別具一格的拜年方式贊賞有加,對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孝敬之心給予充分肯定。得保老人因此萌生為孫子們制作拜年道具的靈感:以紙糊成面具,用深受人們敬仰愛戴的歷史人物來命名,作為拜年的道具。過年時,讓孫子們戴著面具挨家挨戶向村民拜年,一則可以增添節(jié)日氣氛,二則可以借此機會進行家風家訓教育,何樂而不為?于是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孫子們。孫子們歡呼雀躍,期待爺爺盡快把拜年面具做好。
翌年冬至那天,得保老人把孫子們喚到跟前,高興地說:“爺爺受了你們的啟發(fā),用紙糊五個面具,用彩筆畫五個歷史人物的臉譜。第一個面具是雷公(雷震子),又叫鑼鑼,是天界專司打雷催雨、除惡驅(qū)邪、威猛厚道、愛護蒼生之神。民以食為天。爺爺選擇雷公為崇拜對象,是祈求上蒼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之意?!?/p>
“這第二個面具叫魁星,是專管天下文章、文運之神。他右手握朱筆,被點重者即可金榜題名;他左手持墨斗,右腳踩鰲魚(海中大龜),成金雞獨立姿勢,有獨占鰲頭之意。爺爺期盼你們勤奮苦讀,將來金榜題名,為國效力,為家爭光?!?/p>
“這第三個面具叫判官,是包拯,人稱包青天。包拯做官剛直不阿,斷案英明而著稱于世,故有‘包青天’的美譽。后世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他為官清廉、言行一致、不畏權貴、執(zhí)法如山、為民請命的精神,備受老百姓的敬仰和崇拜。爺爺希望你們?nèi)缛蘸笞隽斯?,要像包拯那樣,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p>
“這第四個面具叫天官,授人福祿之神。每逢正月十五天官下凡,校定人間罪福,故稱‘天官賜福’。崇拜天官,是希望你們克勤克儉、勤勞致富、多福多壽?!?/p>
“這第五個面具叫將軍,是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形象。李廣驍勇善戰(zhàn)、為將清廉、身先士卒、愛兵如子、屢建戰(zhàn)功。他與匈奴作戰(zhàn)40多年,大小戰(zhàn)役70余次,曾令匈奴聞風喪膽,被稱之為‘飛將軍’。希望你們秉承祖先遺志,崇文尚武,清正廉潔,為國效忠?!?/p>
得保老人向?qū)O子們介紹完五個面具所代表的歷史人物之后,還就每個歷史人物設計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親自給孫子們作演示。老人教得認真,孫子們聽得入神,早把每個舞蹈動作爛記于心。老人為孫子戴上面具,五個孫子立馬舞了起來,果然有板有眼。這時沒有面具的六個孫子也鬧著向爺爺要。老人覺得五個面具太單調(diào),于是第二天又趕制五個相同的面具。他把孫子們叫到跟前說:“現(xiàn)在共有十個面具,分為兩組,五個人一組,還有一個沒有面具的就作為領隊,負責隊伍的全程指揮。你們認為誰來當指揮更合適?。俊睂O子們都想得到面具,但大孫子站出來,主動請求爺爺讓他當指揮。老人問其故,大孫子說:“我是大哥,好玩的讓給弟弟們,這是我應該做的?!睜敔敵浞挚隙ù髮O子謙讓愛弟的精神,悉心教導他指揮要領。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演練,兩組隊伍的舞蹈動作配合默契,舞步矯健,舞姿優(yōu)美,深得伯伯叔叔和鄰居群眾的稱贊,爺爺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有一天,孫子們演練完舞蹈稍事休息,都圍在爺爺跟前,請求爺爺給舞蹈隊命名。老人覺得有道理,名不正,則言不順。老人想了想說:“面具里面有一個叫魁星,今朝廷實行‘五經(jīng)取仕’制度,每經(jīng)考取的頭名稱之為‘經(jīng)魁’。我們的舞蹈一組由五個人組成,就叫‘五經(jīng)魁’吧。爺爺希望你們能文能武,科考奪魁,建功立業(yè)?!睂O子們高興極了,齊聲高呼“五經(jīng)魁”、“五經(jīng)魁”……
又到了除夕。這天早晨,孫子們按爺爺平時的教導,穿上新衣服,戴上紙面具。在領隊的帶領下,首先來到爺爺奶奶的住處,給爺爺奶奶做匯報表演,請爺爺批評指正??粗⒆觽冇心S袠拥谋硌?,爺爺奶奶和伯伯叔叔們都樂得合不攏嘴。為了增加舞蹈的氣氛,老人又用紅布條做成旗幡,給“雷公”配上“風調(diào)雨順”、給“魁星”配上“鵬程萬里”、給“判官”配上“清正廉明”、給“天官”配上“國泰民安”、給“將軍”配上“建功立業(yè)”等條幅。叮囑孫子們年初一早上正式拜年。
年初一早上,孫子們起得很早,換上過年才穿的新衣裳,戴著面具,在領隊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興高采烈地給爺爺奶奶拜年,孫子們齊聲高誦:“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壽比南山’?!钡帽@先朔浅P牢浚浞挚隙▽O子們矯健的舞步和優(yōu)美的舞姿,希望他們把這種獨特的拜年方式發(fā)揚光大,代代相傳。
經(jīng)過幾百年的傳承和改進,李家傳統(tǒng)民俗“五經(jīng)魁”的表演已今非昔比。比如歷史人物臉譜,用上好楠木雕刻油漆而成,不再用紙糊制;舞蹈動作也不斷完善,使之與歷史人物性格相適應;人物服飾經(jīng)過精心設計,不同人物配不同服飾、不同的道具。
如今“五經(jīng)魁”每年表演兩次:第一次是正月初三“經(jīng)魁出行”,挨家挨戶給村民拜年;第二次是正月十四“經(jīng)魁盛會”,配與花棚架事、十番鑼鼓、響銃彩旗等等,在大街小巷,給全村、游客表演,共度佳節(jié)。
“五經(jīng)魁”表演者要挑選年輕力壯,且有一定武術功底的村民扮演,使之既有舞蹈的套路,又有武術的神韻。與時俱進,約定俗成,流傳至今,聞名遐邇。
清流縣李家民俗“五經(jīng)魁”,不僅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項目,而且其獨特的寓教于樂的家風家教豐富蘊含,更是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因其具有典型的客家民俗代表性,“五經(jīng)魁”于2008年6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保護遺產(chǎn)名錄”。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是一小國,國是一大家?,F(xiàn)在國家政治清明、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yè),民俗文化蔚然成風,做好客家傳統(tǒng)民俗文化“五經(jīng)魁”的傳承發(fā)揚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