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姓起源和來歷:神農(nóng)氏后裔受封于焦城以故國為姓
稚終
焦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神農(nóng)氏,周武王建國后將神農(nóng)氏后裔封于焦城,建立焦國,最終被晉國滅后,王室遺民以故國為姓。二是源自秦國大夫茅焦,他原姓媯,而子孫則以祖先名為姓。三是源自許靈公遷都至焦,子孫以地為姓。
焦姓起源和來歷
1. 源自神農(nóng)氏
焦姓最古老的一個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神農(nóng)氏,根據(jù)《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可知,西周時期,周武王滅掉商紂之后,建立了周朝,而為了供奉圣賢將很多黃帝、神農(nóng)氏后裔都分封,其中一個神農(nóng)氏后裔就被賜封于焦城,也就是今天東北的焦城地區(qū),最終建立了焦國,后來晉國滅掉了焦國,于是焦國的王室遺民就選擇改為故國姓,從而形成了現(xiàn)在的焦姓氏族。
2. 源自秦國大夫茅焦
焦姓的另一脈則可以追溯到秦國的大夫茅焦,在戰(zhàn)國末期,齊國的大夫茅焦當(dāng)時被秦國王室嬴政奉為了客卿,而他的后裔子孫就以祖先名為姓,最終分化出了茅姓和焦姓兩脈。
3. 源自許靈公
焦姓中也有少數(shù)族人源自姜姓,在春秋時期,許國的國君許靈公姜寧因為遷都到焦城,所以他的子孫和國民都以地為姓,從而也就形成了焦姓氏族。而許國之所以會遷都都是因為受到了楚國的入侵和進(jìn)攻,他幾乎遷了五次左右,從葉城到城父,后來又返回葉城,最終遷到容城。
4. 源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
焦姓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族人中也有部分源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其中包含了南夷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以及布依族等,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西南夷族,在《華陽國志》中就有記載,南夷族位于今天的四川以南,在貴州、云南等地,形成了夷焦氏,后來在漢武帝劉徹時期,改為了焦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