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寧晉歷史文化 癭陶縣改為寧晉縣的故事
好聚
寧晉縣可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堯舜時期河渠溝迂回彎轉,楊柳成行,特別是那楊樹高百丈,粗十圍,質白紋細,人們稱這種楊樹為“大白楊”。建廟宇、立柱塔梁都用它。因此這個地方就叫做“楊地”。
春秋時期晉獻公寵愛杞子驪姬,聽信小老婆的話,殺死了太子申生。二兒子重耳逃到楊地,發(fā)奮圖強,成為一方諸侯,人們叫他晉文侯,晉文侯認為是楊林庇護了他就把所住的城池稱作楊氏邑。
晉武帝司馬炎當了皇上,分封諸王,規(guī)劃郡縣,太康年間(280)年把楊氏邑并入了癭陶縣了。
楊地古老,留下了很多的美好傳說,就拿八仙中的張果老來說,就留下了一連串的故事,有的還驚動了天子。
那還是唐朝的武周時期,武則天當了皇上,天下大亂,外族入侵。特別是黃河以北,民不聊生,四處逃難。楊地的百姓,十個里頭也逃走了八、九個。后來李隆基當了皇上,社會才安定下來,那個時候邢州出了個神仙張果老,騎著毛驢,點燃神火,把野草都燒了,又騎著毛驢采集種子。回到癭陶撒到地里,春去冬來,遍地莊稼長得穗大粒飽,一片豐收景象。
莊稼快到收割了,張果老到難民聚集的地方叫了很多小孩到處唱“天皇皇,地皇皇,癭陶地方莊稼強。誰收割,誰收藏,吃飯吃足有余糧。”難民們聽了這歌謠問小孩,誰教你們唱著歌哩。小孩們說,是一個騎著毛驢的白胡子老爺爺,有從癭陶逃出去的老家難民一想,噢―,那一定是神仙張果老。早先從大石橋上過,還留下了驢蹄印哩。神仙叫我們回去收莊稼保準錯不了。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從癭陶逃出去的難民,他們攜家?guī)Э冢娂姺祷丶覉@,又過上了安定的好日子。
李隆基聽說張果老,就問臣下,張果老多大歲數了?相州刺史韋基泰稱,張果老先生在唐堯時候,有好幾千歲了,于是李隆基詔令通事舍人裴到癭陶尋找張果老。癭陶人說,張果老給我們種好了莊稼,讓我們返回老家就走了。聽說在邢州山中見過他老人家。裴就往邢州西山找張果老,一直到邢州的五峰山,才見到張果老,裴催張果老去見皇上。張果老往地上一趟就死了。他一走張果老又活了。裴沒有辦法,回去向李隆基交旨。李隆基就派中書舍人徐橋拿著圣旨以最高的禮遇去請張果老。張果老沒有辦法,就跟著徐橋進了金鑾殿。李隆基問張果老成仙的法術。張果老說我不是神仙,我長壽的道理就是“息心養(yǎng)氣”。李隆基賜給張果老御酒。張果老喝了三杯說,這不是好酒。不一會張果老牙變黃了,這時他拿出鐵如玉,把牙齒敲了下來,裝到布袋里,拿出點藥抹上,一眨眼又長出整整齊齊的白牙。李隆基要把玉真公主許配給張過老,張果老推辭說,我不是神仙我是個俗老頭子。我不會做官,放我回去吧。李隆基沒有辦法,只好放張果老回邢州,并將邢州五峰山賜封給張果老,還在山上建立了棲霞觀,刻碑紀念,至今碑刻猶存,五峰山就是現(xiàn)在邢臺的張果老山。
李隆基迷信神仙,拍馬屁的田同秀和李林普說,皇上遇見了活神仙這可是萬壽萬福。李隆基聽了很高興,就下令改元,把原來的開元年號改為天寶年號。大封文武百官,祭天祭地。還特別把發(fā)現(xiàn)神仙張果老的櫻桃縣提出來,認為留不住張果老與這倒霉的“癭陶”有關系?!鞍`陶又與“應逃”協(xié)音很不吉利。張果老給癭陶帶來了幸福,李隆基就把癭陶改為含有安寧晉福意思寧晉,打那時候起癭陶縣就叫寧晉縣了,皇帝得縣郡起名,這也是一種榮譽,人們都把寧晉叫到現(xiàn)在,已經叫了一千二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