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問湖的傳說
拾荒人
鶴問湖是賽城湖和八里湖的古稱。八里湖原名鶴問湖,一個優(yōu)雅而古老的名字,承載著一段厚重的人文歷史。它像少女多情的明眸,將美麗的九江妝扮得嫵媚多姿,碧水盈盈,秋波點點,蕩漾著流傳千古的動人傳說。
15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隱逸詩人、田園詩祖,極具民族個性特色、獨特人格魅力,因而歷久彌新,愈益享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偉大詩人陶淵明就是生活在這一片長江之濱,潯陽城郊,廬山西麓的鶴問湖邊。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是匡扶并且中興東晉王朝的一代名臣。陶侃出身貧寒,自幼喪父,由母親一手撫養(yǎng)成人。陶母秉性賢淑,品德高尚,是中國歷史上四大賢母之一。按史書記載,陶侃原籍鄱湖(今九江市都昌縣境內(nèi)),成年后隨母親遷居潯陽,在潯陽城郊的鶴塞做了一名最低層的差役謀生。歷史記載的陶母“截發(fā)延賓”,“剉薦喂馬”,“封酢責子”,都是發(fā)生在鶴問湖邊的一代母范的動人故事。
相傳陶侃剛開始在鶴塞做個小差役的時候,非常貧寒,有一次家里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是原來在鄱湖與陶侃相識的地方官員,來潯陽城公干,順道探訪陶侃,陶侃沒有錢備酒肉接待客人,十分為難。陶母見狀,不動聲色,悄悄外出,將自己十分珍惜的一頭烏青長發(fā),斷然割下來換些銀兩,很快買回酒肉,幫兒子接待來賓。到了晚上,家里沒有草料喂馬,陶母便將自己床上的草席扎碎了幫客人喂馬。
這之后,陶侃的這位官員朋友積極在上司面前舉薦陶侃,陶侃也逐步提拔做到了潯陽縣的官員。一次快過春節(jié)前夕,原來鶴塞的小官員給陶侃送了很多魚來,陶侃忙吩咐下人趕緊把魚送回家里孝敬母親,陶母見兒子派人送回來一大堆魚,覺得兒子孝順,心里高興,口里卻說,我一個人在家,哪吃得了那么多魚,花糟了錢。下人不知底細,趕忙回答,魚不是買來的,沒花銀兩,是鶴塞朋友送的。陶母聽了,勃然震怒,對兒子派來送魚的下人說:你們趕快幫我把魚拿走,從那拿來,退那里去!給你們老爺說,不把魚退回去,不要回來過年!
鄱湖寬廣,廬山厚重。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民。歷史上的鶴問湖,正是得名于這樣一位名垂千古的母親。
相傳陶侃尚未功成名就,還在潯陽縣為官之時,陶母就去世了。陶侃悲痛欲絕,決心擇塊上等好地來安葬母親??墒?,身穿喪服的陶侃翻了一座又一座山,卻沒有找到一塊中意的風水寶地。一天傍晚,他又來到了湖邊。又饑又渴的他捧起湖水猛地喝了一頓。再抬頭時,卻見一位老者牽著一條水牛站在他的身旁。那老者鶴發(fā)童顏,仙風道骨。那水牛毛皮閃亮,叫聲渾厚。陶侃不由向前,向老者訴說了自己的苦悶,老者手拂長須,緩緩啟口:“若求葬母之地,可隨此牛而去。”言罷,在水牛的身上輕輕一拍。那牛揚起四蹄,沿著湖岸疾奔而去。陶侃回頭,那老者已消失不見,只有一只碩大的白鶴振翅飛起,須臾便飛進云間。
陶侃喜出望外,連忙朝天跪拜:“多謝仙翁相助!”隨后,急速追趕那神牛,追了好一段路程。暮色中,依稀看見那牛伏在湖邊。走近了,卻是一座小山。陶侃登上山頂放眼一望,茅塞頓開。但見湖面遼闊,水波滟瀲,天空明凈,風光旖旎,自知正是仙翁所賜的一塊葬母良地。多日縈繞于心的煩躁頓時蕩滌而盡。第二天,陶侃便將母親葬在此山,并給它取名“牛眠嶺”。
說來奇怪,自從陶侃葬母之后,湖面上的白鶴逐漸多起來。它們時而聚集在湖洲上棲息嬉戲,時而張開潔白的翅膀翩翩起舞,古老的湖面上一派盎然生機。
陶侃葬母之后,仕途長進,不久便離開了潯陽縣,擔任起了執(zhí)掌帥印,一方諸侯的將軍。得益于母親的教誨,陶侃德才兼?zhèn)洌瑬|征西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威震江南。一個冬夜,一群被他打敗的殘軍惱羞成怒,得知陶侃是有名的孝子,就偷偷地潛伏在牛眠嶺,企圖搗毀陶母墳?zāi)?。誰知,他們的挖掘聲驚醒了沉睡的神牛。神牛一怒之下,咆哮而起,猛地翻了一個身,將那伙毀墓人連同陶母墳?zāi)挂黄饓涸诹松硐?。平息了嘈雜聲,神牛甩甩尾巴,又睡著了。
這一睡不要緊,從此再也沒有醒過來。陶侃踏遍牛眠嶺,也沒有找到母親的墳?zāi)埂χC5暮?,他失聲痛哭。淚水流進湖里,感動了湖上的白鶴。那些白鶴頓時群飛而起,撲騰的翅膀遮住了整個湖面,它們發(fā)出一聲聲“啊——啊—啊—”的呼喊,似乎向湖水一遍遍地詢問:“湖水啊,湖水,你可知道陶母墓的去處……”
湖水茫茫,沒有回音。
陶侃問鶴葬母,白鶴追尋陶母墓的美好傳說感動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于是,人們把廬山西麓這片陶母遷居而后安葬于此,陶侃過從而后留下一脈子孫聚居于此,陶淵明誕生并且安眠于此的美麗湖泊稱之為“鶴問湖”。
數(shù)百年后,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岳飛,駐軍江州,也是把九江選擇作為第二故鄉(xiāng),在靠近鶴問湖邊的山坡上安葬了他的母親——中國歷史上又一位偉大的母親。鶴問湖何其有幸!承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分流再造湖泊的余蔭,蒙千古名將,千古賢母的過從眷顧。明凈湖水,見證,映照過兩位千古名將戎馬生涯的倥惚身影,蒼翠青山,安息,傳承著兩位千古賢母的不朽靈魂。
明凈的鶴問湖安息著兩位千古賢母的不朽靈魂。一個鶴問湖,容納了中國歷史上四大賢母中的兩個,足見其偉大胸襟。
今天的鶴問湖,經(jīng)過歷史變遷,分屬不同行政區(qū)劃的兩湖水土,不僅是歷盡滄桑,“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的人間樂園,而且也是大自然的飛鳥們向往棲息的天堂。
環(huán)湖地帶丘壟相圍,自然植被蔥郁,空氣清新,視野通透,且有廬山為背景,形成景觀的多層次與縱深,是經(jīng)濟利用價值很高的理想風景旅游資源。八里湖、賽城湖環(huán)湖地區(qū)成了建設(shè)旅游、渡假、休閑,適宜人居,打造城市特色的最佳場所。為了增添“碧水綠岸、親近自然”的港口城市魅力,努力爭創(chuàng)山水清遠的現(xiàn)代化園林城市,市委提出“環(huán)繞八里湖,建設(shè)新九江”的戰(zhàn)略構(gòu)想,環(huán)八里湖開發(fā)出綜合工業(yè)園區(qū)、汽車工業(yè)園區(qū)、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區(qū)、倉儲物流業(yè)區(qū)、商業(yè)金融服務(wù)業(yè)區(qū)和生態(tài)園區(qū),將八里湖地區(qū)城區(qū)面積擴大到72平方公里,形成“城在水邊、山在窗前、水在城中、山水相依”的新格局。登高遠眺,巧著新妝的八里湖,宛若一顆璀璨奪目的城市明珠。
而向西擴展,連接九江縣、瑞昌市的賽城湖,就像是一根綠色的飄帶。湖內(nèi)水草豐茂,有著大量的魚類和淡水生物,這些都是候鳥們最喜歡的食物。每年進入冬季后,隨著西伯利亞寒潮的影響,首批候鳥乘風而至,各種候鳥于11月中旬陸續(xù)飛來,翌年1月,冬候鳥大量集群,形成兩湖閘口、雪湖、城港三塊聚集區(qū),3月中旬,隨著暖濕空氣北壓,候鳥陸續(xù)結(jié)群北遷,到黑龍江流域和西伯利亞地區(qū)繁殖。
如今,這里已建成賽城湖冬候鳥保護區(qū)。根據(jù)近幾年冬候鳥調(diào)查顯示,賽城湖冬候鳥保護區(qū)內(nèi)分布有國家I級保護鳥類白鶴、白頭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等5種,國家II級保護鳥類小天鵝、白琵鷺、白額雁、白枕鶴等25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47種,而雁類、鴨類等省級重點保護鳥類的種群數(shù)量則更加可觀。每到冬天,湖區(qū)萬鳥翔集,林間鳥影婆娑,鶯歌燕語,嬌音婉轉(zhuǎn),是游客們駐足觀光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