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等廣西別稱的由來
男人味十足
廣西有不少別稱。如:“桂”、“八桂”、“桂?!?、“廣右”、“嶺右”、“粵右”、“粵”、“粵西”、“西粵”等。
美稱廣西為“桂”、“八桂”可追溯到先秦。其名由來有二。一是依據(jù)廣西的物產(chǎn)而定“桂”、“桂林”、“桂州”之名,進而美言為“八桂”;二是由廣西歷代首府治所桂林之別名擴展而作全廣西別稱。
廣西盛產(chǎn)桂樹,大片成林。晉代稽含著《南方草木狀》記:“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顛,冬夏常青,其類自成為林,間無雜樹?!碧拼短颇静荨酚洠骸澳倒鹉藸栄潘颇竟鹨?,葉長尺許,大小枝皮俱名牡桂,出邕州。”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桂,南方奇木,上藥也。桂林以桂名,地實不產(chǎn),而出于賓、宜州。”
桂樹有2種,一種是藥用玉桂,一種是觀賞花木,俗稱桂花。作為地方物產(chǎn)而出名的是玉桂,其全身是寶,葉枝可榨油,皮肉可作藥材和香料之用,自古就是向朝廷進貢的珍貴物品,以貢品而聞名于中原。西周記四方進貢者就有“桂國”之名。我國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經(jīng)》也有“桂林”地名。此地名有桂樹成林之含義。見《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記:“桂林八樹,在番隅東?!薄鞍恕敝?,一為“言其大”,二為叢生、繁多、茂盛。袁珂校譯《三海經(jīng)》注云:“八棵樹就成了一片森林”,言其大也。晉代文學家郭璞也說:“八樹成林,言其大也。”南朝梁代范云《詠桂樹》詩曰:“南中有八樹,繁華無四時?!弊⒃疲骸澳现校褐改戏街?,繁華句意為四季繁茂?!笨梢姟鞍藰洹敝鞍恕睘閰采?、繁茂的意思。桂樹大片成林稱為“桂林”,桂樹之多之大美稱“八桂”,用以名地,恰當?shù)胤从沉嗽摰厥a(chǎn)桂樹的物產(chǎn)特征。但《山海經(jīng)》中的“桂林”說是在番隅的東邊,是否為廣西具體某地,是否指后來廣西地域名稱,不可考。而秦始皇在嶺南設3郡,則確實以當?shù)匚锂a(chǎn)名地,其中之一曰桂林郡,就以當?shù)厥a(chǎn)桂樹的特征而命名的。桂林郡治所在今貴港市,轄地很廣,包括廣西大部分地區(qū),其中有今桂林,但并未確指今桂林。南朝新置桂州,治所桂林,還是以“桂”名地,“桂”由此成為今桂林的代稱。從南朝到唐宋,古籍詩文中多見以“桂”、“桂林”名地,代稱桂州及其治所桂林,如南朝陳代蘇子卿詩云:“一朝游桂水,萬里別長安?!?《南征》)“桂水”即漓江,借代指桂州治所桂林,與“長安”對舉。又如“片帆落桂渚,獨夜依楓林。楓林月出猿聲苦,桂渚天寒桂花吐?!保ㄌ啤㈤L卿《入桂渚次沙牛石穴》)“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平地蒼山忽嵯峨?!?宋·黃庭堅《過桂州》)詩中描寫的“桂”地實為今桂林?!盀橹x桂父老,無澤留一方?!?/p>
(宋·張木式《張子真、楊政光、吳德夫追路湘源,賦此以別》),“桂父老”即桂林之父老百姓。更有甚者,直接以“桂樹成林”之特點,稱“桂州”為“桂林”。如隋朝釋玄逵詩《言離廣府,還望桂林,去留愴然,自述贈懷》,唐代,宋之問詩曰:“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始安秋日》)杜甫詩曰:“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寄楊五桂州譚》)白居易詩云:“桂林無瘴氣,柏署有清風?!?《送嚴大夫赴桂州》)張祜詩云:“桂林真重德,蓮幕藉殊才?!?《走筆贈許玖赴桂州命》)戎昱詩云:“誰道桂林風景暖,到來重著蚤貂裘?!?《桂州口號》)韓愈詩《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云:“英英桂林伯,實為文武特”,“嶷嶷桂林伯,矯矯義勇身?!敝苯影褧r任桂管觀察使的裴行立稱為“桂林伯”。唐代還有王昌齡《送任五之桂林》、楊衡《送公孫器自桂林歸蜀》、李群玉《送蕭綰之桂林》、錢起《送張中丞之桂林》、鄭谷《送曹鄴吏部歸桂林》、李商隱《桂林路中作》、《桂林即事》等詩,均直接以“桂林”代稱“桂州”了。不但詩文以“桂”名地,而且官書也認可此說。如清嘉慶重修《大清一統(tǒng)志》卷416載:“朝州以桂樹之名置桂州?!惫鹬葺牭匕ń窆鹆?、柳州和平樂大部分地區(qū)。桂州既然以桂樹及桂樹成林得名,那么,以含有“多桂”之意的“八桂”來泛指桂州大片區(qū)域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