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團龍貢茶名字的由來
惜真子
梵凈山坐落于貴州省銅仁市,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有著“梵天凈土”的美譽,梵凈山是齊名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的第五大佛教名山。
梵凈山不止山美水魅,這樣的山水也孕育出來不一樣的茶葉。梵凈山團龍貢茶不僅在口感、功效上有獨到之處,還有很多傳說。
古諺曰:梵凈山兮九十九條溪,誰人識得到兮,金子、銀子用撮箕。這首民謠道出了佛教名山——梵凈山的神秘,也暗示梵凈山有取之不竭的寶藏。其中:梵凈山團龍貢茶的傳說就尤為神奇。
梵凈山團龍貢茶乃產于梵凈山西麓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永義鄉(xiāng)團龍村。該村因地處梵凈山西麓峽谷間“袖珍盆地”,除一派蔥籠生機,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外,還有眾多的清泉和溪流,縱橫交織成一幅幅山重水復的畫卷,漫山層林盡染,五彩云霞中百鳥爭鳴,潺潺溪水中娃娃魚呤唱,到底是人間美景,堪稱“世外桃源”。
明朝隆慶二年(公元1569年),李貴妃(明穆宗之第九位妃子、萬歷皇帝之母)代天子巡獰,巡查到苗疆,見一山高聳云天,山清水秀,問及土人乃知是梵凈山,心幕之,逐毅然入山修道(后肉身成圣、百日飛升)。因其在洞中修練,土人稱為九皇妃,稱其洞為九皇洞、其道觀為九皇觀。九皇妃在梵凈山聞聽團龍“合閃茶”的傳說后,深憫土人的孝道,明萬歷三年乃派行腳僧捎茶于帝,萬歷皇帝飲后但覺口舌生香、回味甘洌,上大喜,恩賜為“團龍貢茶”。
思州土司為取悅皇家,將“合閃茶”或“雷公茶”加工好以后,裝入土罐子內,貼上白皮紙,加封土司印后,派進茶使獻與皇上,乃至成俗。1994年6月?lián)F龍村91歲高齡的柴炯茂老人回憶,團龍人以茶抵賦稅,從明清兩朝到民國三十四年止。柴老伯說:“喝了我們團龍的茶,耳清目明、口不干,心不苦、嘴不臭,去煩惱、忘憂愁,腳輕手快、上山打得虎、下河捉得蛟”。土人傳言非虛,彌勒佛授與團龍村柴姓先人的三粒茶種,歷經千年,仍生長旺盛。已發(fā)為三壟茶,二十二根枝桿,長于龍門坳村民組柴澤華家責任地和山林邊,經中國茶科所專家鑒定:最小的茶樹樹齡已于65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