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民族篝火節(jié)
懷玉醬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篝火節(jié)。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jié)日。
鄂倫春人對火神的崇拜歷史悠久。他們認為火有驅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認為是變得潔凈了。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春節(jié)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時向篝火磕頭祈福。每逢春節(jié)客人來拜年時,須先向火神敬拜。
鄂倫春人對火有著一系列嚴格的禁忌:不許隨意向火堆潑水、扔臟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銳的東西向火中亂捅,以免觸怒和傷害火神。
他們在點燃篝火時,樹枝和木棒一定要鋪排平整,嚴禁亂放,使用燒材時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傷火神的眼睛。每當人們搬遷時,不許以水滅火,火種要由一地帶到另外一地。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終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獵,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因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新中國成立后,鄂倫春人結束了原始生活,但對火的感情沒有減弱,并熱切希望有一個以篝火為主要形式的民族節(jié)日。經(jīng)鄂倫春自治旗人大常委會批準,每年公歷6月18日為鄂倫春民族篝火節(jié)。
大興安嶺的6月,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1991年,自治旗在風光秀麗的嘎仙洞前,舉行了盛大的鄂倫春族首屆篝火節(jié)晚會。熊熊篝火照亮了莽莽林海,劃破了四周的沉寂,各民族兄弟2000余人與鄂倫春族同胞手拉手,圍在篝火旁,歡快地跳著民族團結舞,歡度首屆篝火節(jié)。古老的鮮卑舊墟石室嘎仙洞前,一堆堆篝火,在夜幕里發(fā)出金色的光輝,現(xiàn)代的一串串節(jié)日彩燈閃射出迷人的光彩。濃烈的節(jié)日氣氛浸透了整個森林。望著跳躍的篝火,鄂倫春人仿佛又回到了直老的過去。他們歌唱光明、歌唱火熱的新生活。
為繼承和發(fā)揚鄂倫春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使其以獨特的風姿,永存祖國浩瀚的文化史冊,1995年,鄂倫春民族研究會編排了一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節(jié)目和一場趣味橫生的民族競技項目,項目包括"男能人"、"女能人"、"遷徙"等,寄予了鄂倫春人對相先們的敬仰和緬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