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島民奇特宗教盛典 蹈火術(shù)(2)
紅領(lǐng)巾
蹈火節(jié)的相關(guān)介紹
蹈火節(jié)是興都教徒對瑪赫哈拉女神表示崇敬的日子,虔敬的教徒一連3天只吃齋食,許多教徒每天只用一餐并以地為席,以示懺悔之意。為了表示矢志不渝的虔誠信仰,教徒們赤腳踏過4公尺長的炙熱火炭堆。祝愿儀式于凌晨2時開始,蹈火儀式在下午2時舉行,最熱鬧的地方在南橋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古印度的宗教祭禮開始了,巫師在燒成赤色的灼熱卵石上赤著腳翩翩起舞,口中念念有詞,請求神靈的庇佑。汗珠掉落在高溫的卵石上,濺起屢屢濃煙和火花,而巫師卻神態(tài)自若,舞姿輕盈。難道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嗎?
在哈拉帕文化遺址,考古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了距今4000多年的印章,上面刻的人物在火上翩翩起舞。他們跳的是什么?通過研究,學(xué)者們發(fā)現(xiàn),它就是充滿神奇色彩的蹈火舞。古印度是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國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認為是神創(chuàng)造的,舞蹈者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取悅于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約起源于古代祭祀典禮時人們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誠,一方面向神表達祈求。例如求平安、求雨等,當(dāng)然,它也是人們歡樂情緒的流露。根據(jù)印度教的傳說,本來世間沒有舞蹈,真可謂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有一天,雷雨神因陀羅在天上叫仙女烏爾沃西跳舞。烏爾沃西人在跳舞,心里卻默默翻騰著對另一個仙人賈因得的愛情,她不由自主地向賈因得送了一個秋波。結(jié)果觸犯了天條,被罰到塵世托生。賈因得也因株連被貶,被趕到塵世作了一棵竹子。但天神最終給了他們一個機會,承諾說,如果他們二人在塵世還能夠再見面,就可以雙雙回到天上。烏爾沃西來到人間,把美麗的舞蹈也帶到了人間,她的舞姿征服了每一個人,她的名字傳遍了人間。在一個節(jié)日上,人們?yōu)榱吮硎緦λ母兄x,便送給她一根竹竿,然而幸運的是,這根竹竿正是她心愛的情人賈因得變的。
因此懲罰結(jié)束了,二人果真雙雙重返天庭,而舞蹈從此就在人間流傳開了。舞蹈在印度也是勸善的藝術(shù)形式,這里也有個神話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在兩個時代更替交換之際,凡人染上了種種惡習(xí),于是人們請求梵天賜給人間一種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聽,這樣便可把凡人的興趣從惡習(xí)中引開。梵天最后決定給凡人第五部吠陀。這部吠陀就是《戲劇吠陀》,它包含了人世所有的道德精華。每當(dāng)疾病和災(zāi)難來臨時,他們就在空場上挖一個大坑,坑里放置大量劈柴和樹干,上面堆滿卵石,然后點上劈柴和樹干燃燒達數(shù)小時,燒到卵石溫度達到攝氏幾百度。
巫師在灼熱的卵石上赤著雙腳翩翩起舞,口中還念念有詞,請求神靈保佑和拯救。他們以為通過這種舞蹈祭祀的形式可以驅(qū)逐邪魔,消災(zāi)治病。巫師在滾熱的卵石上舞姿輕盈,神態(tài)自若,毫無被燙痛的表情,汗珠掉落在高溫的卵石上,濺起屢屢濃煙和火花。及至舞蹈結(jié)束,將帶葉樹枝扔到坑中卵石上,不一會就燃燒成灰燼。而蹈火者的腳底上未涂抹任何防燙的東西,赤腳踩在灼熱的卵石上卻毫無灼傷。難道他們真的得到了神的保佑或者實施了什么魔法嗎?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們不至燒傷嗎?這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隨著歲月的流逝,蹈火舞的儀式逐漸流傳至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及至今日,伊朗、歐洲巴爾干半島、太平洋斐濟群島、南美洲蘇里南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也相當(dāng)流行。有些民族不是把蹈火舞作為一項宗教祭祀儀式的蹈火禮,而是作為一項傳統(tǒng)的民間技藝來表演。每當(dāng)黃昏來臨之際,在篝火余燼上,表演者赤腳踏著灼熱的炭火翩翩起舞,跟著民間樂曲的節(jié)拍,有節(jié)奏地歡跳,熾熱的炭火在黑夜中閃爍著光芒。為何走火的雙腳不會被灼傷呢?從古至今科學(xué)家曾對這個奇謎進行過探討和研究,提出過許多猜測和解釋,眾說紛紜,爭論激烈,然而最終也沒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