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滿城民俗 夜借宮廟會
凌菡
滿城縣城北偏東十五華里的大冊營鄉(xiāng)夜借村,地處太行山麓平原。西、北兩面距山地約十華里,渭河流涇遺址之南。當(dāng)?shù)貍髡f遺址有“宮”,一夜之間由渭河南岸的要莊城內(nèi)“借來”,故此宮稱夜借宮,村也因此得名。
夜借宮供奉道教尊神東岳大帝、碧霞元君。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相傳,在這里,有一位辛苦勞作、苦心行善的孤老頭突然倒地死了。人們見他無依無靠,就幫忙把他的尸體掩埋在他死去的地方。許多年后,有一位富庶家的子弟,突然在夢中得到一個暗示,說30年前死去的孤寡老頭就是他的前身。由于這個孤寡老頭積德行善,勤勞能干,所以死后便投轉(zhuǎn)到了一個富人家中,享受人間富貴。那仙人還說,如若將東岳大帝的行宮修建于此地,則可福及三代,延其陽壽。富家子弟如夢方醒,當(dāng)即付諸行動,籌銀兩,備磚瓦,誠心實意,操辦此事。又幸得魯班仙師指點相助,不多日,一座三楹大殿,內(nèi)外四山琉璃相砌、造像傳神、機關(guān)巧妙的泰山行宮落成了。從那時起,每年的正月十八為廟會日。方圓幾百里都有人來趕廟會上香。
夜借宮為附近幾十里村莊報廟照魂之所。如果死了人,頭天晚上所有晚輩孝眷都要到村口大道上明燭、焚紙、燒香,跪著向閻王、判官、大小鬼禱告,請求寬容,不要嚴(yán)刑。第二天晚上夜深在村口大道上燒紙車馬時,也要向夜借宮的方向乞求亡靈一路走好。大戶人家還要向夜借宮方向或在夜借宮里擺供,請道人念經(jīng)、放焰口,超度亡靈。
廟會期間,香煙彌漫,火光沖天。一些許愿的人家要送民間花會和大戲饗神。夜借村、方上村都有少林會,凡練少林功夫的要到夜借宮前比武。沿村大秧歌戲班唱戲助興。正月為農(nóng)閑時節(jié),趕廟會的人特別多,人們紛紛到宮內(nèi)進香,祈求東岳大帝、碧霞元君保佑。夜借村大部分人會木工,稱木匠村。因開春在即,故蓋新房的較多,所以主要街道都被賣木貨和農(nóng)具的占滿;臨村方上村過去以編席為生,賣席的也占一大片;其次就是賣大柿子的、柿餅的、花生的、黑棗的、山里紅的等,布滿街頭巷尾。那時家長就教育孩子們要把手臉洗干凈,要不然賣黑棗和柿餅的不讓靠近,說手黑得和黑棗一樣,怕拿人家黑棗看不見。那時賣糖葫蘆的少,都是把山里紅要線穿起來,掛在架子上沿街、村叫賣:“買大掛拉山里紅”。還有賣“鼓蹦蹦”的、拉洋片的、打把式的、賣藝的、打棒子鼓的、耍小錢的、叫街要飯的很多,熱鬧極了。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時,夜借宮被焚毀。1929年,中共黨組織為培養(yǎng)農(nóng)民子弟,在夜借宮廟址上建起了滿城縣第三高級小學(xué)校,后為夜借村小學(xué)。如今每年的正月十八廟會仍舊在學(xué)校前的閑地舉辦,但祭祀活動明顯的減少了,逐漸形成了物資交流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