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豐安西三堡“老爺會”
叚裝緈冨
信豐縣安西鎮(zhèn)有上堡、中堡和下堡。安西三堡人具有獨特而淳樸的風(fēng)情習(xí)俗。數(shù)百年來,老表們在日常生活、紅白喜事中,宴請親朋好友叫請“老爺會”。每年八、九月份,尤其中秋前后10天農(nóng)事稍閑時,老表們輪流在午時擺開的“老爺會”最為隆重。
“老爺會”是安西獨有的鄉(xiāng)風(fēng)民俗,至今不衰。
安西人重人情,把請“老爺會”作為親朋好友禮尚往來、溝通交流的一種特有方式來操辦,“老爺會”以屋場選擇日子輪流舉辦,八月初一從上堡開始,到九月中旬下堡結(jié)束各家宴請。有句古話說:“人情到,禾種糶”,就是說手頭上再緊張,到了這個季節(jié),也要“打腫臉來充胖子”風(fēng)光一下。哪家輪到請“老爺會”的前一個星期左右,主人就會傳口信或?qū)懻執(zhí)?,被邀的客人一概如期赴“會”,否則就會認(rèn)為是“失信”、“吃帖”而從此斷絕交往。
“老爺會”那天,村民一大早,便成群結(jié)對地敲鑼打鼓“噼里啪啦”地鳴放鞭炮到一個叫海螺寨的寺廟里去殺雞宰豬祭拜,然后把寺廟的香火引回家,放在家中的廚房里,以示“人丁興旺、代代相傳、吉祥如意”。
這種“老爺會”以“吃”搭橋,盡顯樂趣。主人款待客人的素菜較為豐富,有木耳、香菇、筍干、板栗、松子等,均取自于自留地的菜地或山里采集,葷菜大凡有山雞、水鴨、野豬、泥鰍、黃鱔等,匯集成每桌豐盛的“九菜一湯”。炒菜是主婦們的“拿手戲”,哪一家的菜肴優(yōu)劣也就取決于主婦的手上功夫了,要讓“老爺們”吃出氣氛、品出情調(diào),可謂是主婦們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老爺”赴宴,一般會帶些水果、雞蛋、餅干之類的“手信”前往,一進屋,對主人一番親熱的稱呼后,主人笑嘻嘻地泡上一壺?zé)釟怛v騰的茶,桌上放有花生、瓜子、南瓜條、芝麻酥、桔子餅、炸粉皮等香噴噴、咸津津的食物,桌上放著一根約2寸長的細(xì)小竹簽,以便“老爺們”品嘗。
陸續(xù)前來的“老爺”們坐定下來,各人打開話匣,議論各家農(nóng)作物的種植、收成,銷售等。然后話題便展開來,大凡農(nóng)家耕種飼養(yǎng)、山林養(yǎng)護、衣食住行、子女婆媳、計劃生育、彩票中獎、發(fā)家致富的信息等等話題,無所不談。有女“老爺”在時,氣氛就更加濃郁了。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免不了出現(xiàn)一些說東家長道西家短的“長舌婦”,但著墨不多,往往是點到為止,見好就收。他們?yōu)榱嘶钴S氣氛,也爭相講些笑話,諸如:男人們上山砍柴,把柴伙扔到山腳下時,為了讓山下婦女們注意安全,男人們往往會用當(dāng)?shù)胤窖源蠛埃骸跋旅嬗袥]有人呀,我們在上面發(fā)燒(臊)了!”孰不知,上堡人把“柴”叫做“燒”,在座的下堡人聽了笑脫了牙齒。下堡人也會回敬一個“暫時認(rèn)蚊格”的段子,說的是以前一個私塾老師教學(xué)生,對看圖識字下面的“蝙蝠”自己認(rèn)不出,學(xué)生問他怎么念,他覺得像一只大蚊子,就干脆教學(xué)生用土話念“蚊格”。后來,這小段子成為當(dāng)?shù)厝瞬栌囡埡蟮囊粍t笑柄。
“老爺會”上也會出現(xiàn)少數(shù)孤寡老人行乞,主人會很大方地施舍。他們認(rèn)為對這些弱勢老人施舍是種福氣。村上一些有吃奶小孩不好帶的母親,會把行乞食物買來喂給小孩吃,并寫上數(shù)十張“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行人看上一百遍,一覺睡到大天亮”的紅紙條,請孤寡老人四處張貼。他們信奉這樣做,小孩子夜間就不會驚叫哭啼。
“老爺會”氛圍最濃的時刻莫過于猜拳行令了,他們叫“劃拳”,男男女女都可以一齊參陣。事先把桌上的筷子收集起來,編成6根一組的叫半年,編成12根一組的叫一年,并說定規(guī)矩然后每兩人一組對戰(zhàn),由一個沒輪到的旁觀者充當(dāng)裁判,三局定勝負(fù)。緊接著,一句句節(jié)奏和諧、斗智斗勇的“拳發(fā)手,高升,貴!”、“一丁、四季、七橋、八馬、滿堂紅!”的拼比聲此起彼伏,誰喊的“拳語”與雙方一起伸出手指的個數(shù)總數(shù)相吻合,誰就能獲得一根筷子,誰積累的筷子最多,誰理所當(dāng)然就是勝主。不管年紀(jì)大小,最后劃輸者以后見面打招呼時就要稱贏者為“師傅”,直到下次贏了對方為止,這個敬稱才可“改朝換代”。
猜拳之余,客中的活躍分子又念起了當(dāng)?shù)氐拇蛴驮姡骸鞍嗽率逶鹿鈭A,看著日子車車過,請得客來兜里空,出門尋錢禾苗黃……”這時,“老爺會”接近尾聲,“老爺”們沾著一身歡樂,心田暖暖的,人生不痛快的事也便解脫了,向主人道一聲“多謝了”,于是主人點上一掛鞭炮放響,歡送客人出門說:“下回再來!”,“老爺會”也就盡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