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結婚習俗(2)
如云
接新娘
接新娘,首先是物色“能嫂”。“能嫂”即喜娘。舊時婚姻,男女素未見面,新娘初到男家,需要能嫂在身邊傳話、指導禮儀,故應選老于世故、諳諸禮俗、口舌靈便、善于應變的中年婦女擔任。接新娘時,男家雇紅轎,由媒人和“能嫂”到女方家去接新娘。紅轎用木頭制成,雕花鏤、施以色彩,轎的上方插上四條扎金色滾龍,所以又叫“龍轎”。紅轎俗稱“新婦轎”,轎上四周披圍紅綢,轎門兩邊貼上紅紙條一對,體現(xiàn)女家的身份,以示體面。并在轎門上掛一塊豬肉,亦禳“白虎”之俗。新娘用大紅帕(俗稱“新婦罩”)罩住頭面,由“能嫂”引導,哭別父母,但新娘仍按例俗舉行上轎前的儀式,依依離情,遲遲不愿上轎。直至吉時已到,才和父母親友告別,穿上紅褂,戴上紅綢結花巾帽,在喜娘的扶持下,揮淚泣別上轎。喜娘關上轎門,用紅繩結牢。轎子起行時,喜娘將一臉盆清水,向轎底灑去,口贊四句吉祥語,俗稱“喊四句”。喜娘每喊一句后,眾人都跟著喊一聲“好哇”!
眼下,接新娘都是用小轎車的,一般的家庭用兩部車就可以了,但有條件的家庭會動用十來部,甚至幾十部,迎親轎車排成一條長龍蠻壯觀的。車隊出發(fā)前,新郎手捧鮮花在花車前留影照相。新郎上車后,有的人家一定要有攝像車跟隨,把迎親的全過程拍攝下來。不過,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按照婚禮習俗,接親的人數(shù)是有要求的,就是單數(shù)。也就是說,接親的人數(shù)不管是多少人,應該是單數(shù)去、雙數(shù)回,就是婚禮習俗上的“成雙成對”習俗……
新娘子轎到了婆家門口,男家的翁姑、妯娌、大人、小孩等均暫回避,并熄滅灶堂里的火,俗叫“避沖”,以祈求日后一家和睦相處。新娘下轎(下車)進入廳堂腳不能沾地,必須踏著米袋,共五條,取個“五代見面,代代好”的吉利。
夫妻交拜
彩閣香車共接香玉,鞭炮齊鳴同賀新郎。新娘下轎后,新郎新娘由“能嫂”作禮儀指導,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拜祖宗。然后夫妻交拜,行合巹大禮,并喝交杯酒、進三湯、三點(即小碗內(nèi)裝桂圓、紅棗、蓮子熬湯)。同時,主持人邊喊四句,如:“才郎淑女配良緣,滿門福祿喜氣添。堂中先拜天和地,夫妻和諧到百年。拜罷天地請轉身,轉拜香火并家神。再拜東廚司命主,后拜祖宗與雙親”等等吉祥句子。接著,請出新郎的父親母親,分別端坐在八仙椅上,接受新郎新娘的拜禮。拜畢,父親給一副紅箸(10雙),預祝早生貴子,母親給一雙紅團,以示全家團圓。之后,又端出豬頭、豬腿、線面等祭告祖先,俗稱“告祖”。新郎新娘還要向在場的長輩拜禮,長輩們回贈給小紅包——壓拜錢。禮畢,新郎新娘雙雙進入洞房。
撒帳
夫妻在廳堂交拜后,由喜娘陪著新郎新娘步入洞房。隨而婚禮主持人即“送房兄”亦跟在其后,將新娘隨嫁的嶄新蚊帳,從衣櫥里取出,由兩人披上眠床,然后把龍眼干、紅棗、花生、瓜籽、糖果等果品向床上的帳子四個方向“撒”去,一邊撒,一邊朗誦吉祥贊語,寓“早生貴子,多子多福”之意。如:“撒帳東西南北方,百無禁忌姜太公,桂子蘭孫聯(lián)科甲,榮華富貴喜蒼蒼”;或者“撒帳東,現(xiàn)出美女似桃紅;朵朵鮮花齊開放,洞房花燭喜成龍;撒帳南,福如東海壽南山,天長地久成雙對,子孫發(fā)達做高官;撒帳西,佳偶天成好夫妻,寶貴榮華樣樣有,百年偕老共齊眉;撒帳北,子孫發(fā)達中高魁,五輩同堂齊發(fā)展,壽如彭祖有八百;中央撒帳且停留,一朵牡丹映日頭;共結系羅山海固,房中結納保千秋”;或者“東來紫氣滿房光,西望瑤池集鳳凰;王母大開蟠桃會,八仙聚會在蘭房。撒帳洞房四方轉,身掛葫蘆李鐵拐;一粒仙丹成婚定,夫妻相隨頭到尾。撒帳嶄新蚊帳帷,手持寶扇漢鐘離;能使才郎發(fā)科甲,官拜吏部耀門楣。撒帳撒到許東邊,身佩寶劍呂洞賓;除妖去邪保貴子,貴子長大做公卿。撒帳撒到許床鋪,手持荷花何仙姑;放落東海呼一下,盡有金銀共寶珠。撒帳撒到洞房左,瓜園種瓜張果老;十萬金錢作為聘,夫妻相隨白頭老。撒帳撒到洞房右,為官正直曹國舅;神仙一齊來指點,夫妻多福又多壽。撒帳撒到許鋪岑,湘子掃雪真有名;一齊上天奏玉帝,天賜貴子騎麒麟。撒帳撒到蘭房邊,少年成道采和仙;明年必定生貴子,榮華富貴喜萬千。撒帳東西南北方,百無禁忌姜太公;桂子蘭孫聯(lián)科第,家家戶戶喜蒼蒼”等等。
辦婚宴
舊時婚宴多是晚宴,現(xiàn)在大部分改為午宴。婚宴,除了新娘子的娘家小舅子等客人外,來賓都要送賀禮,即“記號禮”。
廳堂左上第一桌面對大門的座位是首席大位,俗稱“橫頭位”,乃新娘舅子座位。其余座次,請鄉(xiāng)里年高望重長者就座。如新郎母舅姍姍來遲,須一請再請,要他來后方可開宴。
不知從何時起,宴會中有分香煙糖果這個儀式。先由新郎分香煙糖果,然后是新郎的父親、哥哥等親人長輩分發(fā)香煙糖果。香煙的品牌視當?shù)亓曀锥ā?/p>
宴會過程中,有的地方有“壓拜”這個儀式。鞭炮響后,新郎手提燈籠,帶著新娘子,到各酒桌前,向各位親人、親戚長輩鞠躬問好,然后,被拜的客人,就送紅包。
一曲清歌迎淑女,九成雅樂宴嘉賓。在宴會過程中,一般都請“十番八樂”助興?!笆藰贰?曲牌很多,常用的有《北臺妝》、《荔枝樓》、《風和子》、《上小樓》、《琵琶詞》、《將軍令》、《過山虎》、《樓臺會》等。在宴會上,“十番八樂”的所用曲牌,其內(nèi)容一般套用結婚喜慶的句子,如《江風曲》,其內(nèi)容為:“初及第,及中狀元頭名,狀元名聲天下知,請圣上賜酒三杯,當即飲盡杯酒,冬桂喜高攀,忠臣事于君,孝子事于親”等等。
鬧洞房之“送孩兒”
鬧洞房在仙游的婚俗中,逐漸夾雜了笑謔的節(jié)目,或戲弄新郎,或取笑新娘,使其洞房笑聲不斷,逗得觀者捧腹大笑,給新婚夫妻營造歡樂的氣氛。
新婚當晚,“送房兄”組成隊伍步入洞房“送孩兒”,美稱“麒麟送子”?!八头啃帧彪p手捧著圓盤,盤里放著“瓷孩兒”,舉著一對“孩兒燈”及鞭炮,由大廳開始,列隊鼓樂放炮送入洞房。當“送房兄”行至洞房前,“送房兄”禮贊吉祥賀語:“腳踏房門兩扇開,親戚朋友進門來;慶賀才郎配淑女,且看仙女下瑤臺。”同時,“送房兄”隨手輕輕推開房門,新郎新娘已在洞房內(nèi)恭候迎接,把“瓷孩兒”放在床架上,并把紅燭、果盒排在“八仙桌”上,隨后將一對紅燈掛在床前的樓梁上,爾后由“送房兄”禮贊吉祥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