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省名字由來(4)
未了情
23、新疆:
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地;清統(tǒng)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準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后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辟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簡稱新。
24,北京(京)
北京有據(jù)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zhàn)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后,遷都于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于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戰(zhàn)國時期稱薊,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5、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zhèn),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筑城設衛(wèi),始稱天津衛(wèi),取“天子經(jīng)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里發(fā)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里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jīng)過的渡口,簡稱津。
26、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鍟r,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7、維吾爾自治區(qū)(新)
轄區(qū)古稱西域。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后,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取全稱中的“新”字作為簡稱。
28、河南?。ㄔィ┖幽希?/h2>
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29、黑龍江省(黑)
1671年為抵御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筑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置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
30、甘肅?。ǜ驶螂])
甘肅一名始于11世紀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jiān)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掖縣),轄甘州、肅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組成甘肅。元設甘肅行省,明代并入陜西省,清代恢復省治。
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稱“甘”。
由于甘、陜兩省間有隴山,甘肅古時別稱隴西,故又簡稱“隴”。
31、陜西?。兓蚯兀?/h2>
陜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陜而治”,今陜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陜塬,當時的陜西就是陜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后設陜西節(jié)度使,陜西始轉(zhuǎn)化為政區(qū)名稱。宋設陜西路。元設陜西行省。清設陜西省。
取全稱中的“陜”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qū)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