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薩坐騎象征
依冬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的形象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fēng)震懾魔怨。其道場在山西五臺山。與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cè),普賢乘白象侍右側(cè)。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dǎo)攝益。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與騎乘獅子的文殊菩薩,同為毗盧遮那佛之脅士,合稱為“華嚴(yán)三圣”。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征“愿行廣大,功德圓滿”。
象自然象征力大無比,也就是說,我們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堅韌不拔,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坐騎是金光仙的金毛犼,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xí)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觀世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犼是什么動物呢?《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犼.獸名,似犬,食人”。據(jù)說,犼兇猛異常,別說吃人,連蛟龍都不是它的對手。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斗,口中噴火數(shù)丈,龍輒不勝??滴醵迥晗拈g,平陽縣有犼從海中逐龍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斗一犼,殺一龍二蛟,犼亦隨斃,俱墮山谷。其中一物,長一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后,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余,蓋即犼也?!?/p>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坐騎像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名號曰:“諦聽”。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乃九華山鎮(zhèn)山之寶,相傳為金地藏菩薩坐騎。金地藏卓錫九華,立志修行,因有諦聽晝夜相隨,處處逢兇化吉,終成佛法。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后人緣其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征。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的一個圖騰和圣物。
諦聽集群獸之瑞像于一身,聚眾物之優(yōu)容為一體,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形態(tài)別致,想象豐富。世人珍之為鎮(zhèn)宅之寶.廟堂之尊.天地精靈和萬獸征物,廣泛納為收藏。
從造型看諦聽,它的獨角其一是象征著能接受宇宙之信息,其二能起到護身保險之用,它的犬耳是聽宇宙之音頻.傳遞給信者分辨是非,它的龍身示為吉祥如意,它的虎頭表示智勇,有困難勇往直前,決不退讓,它的獅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辦任何事堅持就是勝利,它的麒麟足視為四平八穩(wěn),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為善為寶。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象也很有特點,一般菩薩為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薩則多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