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廟會
樂家醬
龍泉廟也叫碧霞祠,位于新密白寨鎮(zhèn)東三公里的史溝村。
據(jù)當?shù)卮迕裰v,龍泉廟和碧霞祠有坐北向南三間瓦房廟宇,廟院有一畝大,東西兩邊是磚圍墻,南邊是并排三個大門,中間大門高,兩邊大門低,靠東門內有棵古槐樹,有幾樓粗,底部空了,小孩們可以進到樹洞里坐著玩耍,廟內塑有九龍圣母像,九龍圣母旁邊塑有九條小龍,另外有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塑像,也就是碧霞仙姑像。
中間廟門上有塊扁,上書“乾坎有佛”。相傳龍泉廟北二百米處有座寺院,面積有十多畝大,房子有幾十間,盛時和尚有幾十個,大約在元未消失,乾坎有佛指此說。
龍泉廟前有五個涌泉,泉水甘甜,噴涌而出,是新密第二大河溪河的主要源頭之一。
龍泉廟內的碧霞祠是新密境內唯一的碧霞祠廟,鄭州境內也不多。據(jù)密縣記載:碧霞祠在王寨河光武陳東南龍泉上?!吧綎|秀古錄”記碧霞元君為泰山之女。西晉張華寫的博物記說:周文王夢一麗婦,自西南歸。說她是泰山女神,嫁為西南婦······唐宋之時加的封號至今一千五百余年了。
龍泉廟和碧霞祠建于何時,無從考證,至少是宋朝建的,現(xiàn)在廟南組保存有修廟時立的石碑,另外兩通為清朝康熙二年和道光十一年立的石碑。
龍泉廟有兩個古會,農歷七月十三會和農歷七月初一會。七月十三會是個古會,每逢會時獅子、旱船、大戲助興,趕會的人也多,四周的老百姓都待客。解放初期,會首,光武陳人占多數(shù),把會址龍泉廟遷到光武陳莊。史溝廟南組人們又商量另起個會在農歷七月初一。
此會在龍泉廟會有十多年后,因廟宇拆除,無有場地,會址又由龍泉廟遷到史溝村。
現(xiàn)在一些村民想保護古跡,修復龍泉廟和碧霞祠,把千年古會七月十三會重新在龍泉廟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