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喪葬
凌玉桑
哈尼族實行木棺土葬。早先曾行過火葬。西雙版納一帶,村里死人,全村都停止生產(chǎn)到喪家?guī)兔?。紅河等內(nèi)地,人死后要向親友報喪,親友要帶豬、雞、米、酒等來祭,女婿要用牛來祭,全村各戶都要舉行一種共同的祭奠儀式,各作一塊糯米餅放在死者的棺前,意思是請死者為自己死去的親屬帶去。
哈尼族風(fēng)俗
吹奏嗩吶,為死者送葬。
停尸一至二、三天,由巫師為死者唱挽歌,追憶死者由生到死的歷程。出殯前至親好友留喪家陪住,晚上村中青年聚居在死者屋前跳“落作舞”。出殯時鳴放土炮槍,表示哀掉。
墓地多在村旁山上,以滾雞蛋方式選擇,在蛋破處挖穴埋葬,葬后即填平,不建墳堆,不看風(fēng)水。土司及富裕戶仿漢俗,看風(fēng)水,建石墓。
有的地方葬禮十分隆重。最隆重的要殺豬十二口,公母牛各一頭,中等葬禮要殺豬六口,牛一頭,最薄葬禮也要殺豬一、二口。埋葬時,要將死者生前生活用品作隨葬品。村中死第一個時,要以全村的名義送三腳架一個,鐵鍋一口,木甑一個,作為死者炊事使用。其后死的人,則由該家主認(rèn)人送飯碗,藤桌各一個,因第一個死者已有鐵鍋,木甑,后死者可到第一個死者處領(lǐng)取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