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合陽招魂習(xí)俗
采冬
陰歷正月初七,舊稱人日,合陽俗呼人七日,是招魂的日子。凡出門在近處的人,這一天都須回家過夜。大家吃一頓餛飩,叫做吃壽星餛飩。天將黑的時候,在土地神像前點上一對長燭(每家都有一尊泥塑的土地像,置在大門內(nèi)墻龕間),房內(nèi)也燃蠟燭,好讓魂魄回來時,容易辨別門徑。就寢前,家長在門口喊著家里的人的名字,叫他回來,房內(nèi)有一個人代替著大家回答著“來啦”。
這情形頗象我的故鄉(xiāng)的招魂。故鄉(xiāng)的招魂并沒有一定的日子,而是在誰生了病,以為嚇走了魂魄時才舉行的。招魂的時間也在晚上,但在灶神的前面點著香燭,請灶神幫忙的。灶上取去了鑊子,放一米篩(通常把米篩當(dāng)做避邪的法寶),一碗清水,一只空碗上覆著一張皮紙。一個人喊一次某人回來,用小指鉤一滴清水到覆紙的碗上,一個人在灶洞口回答著“來啦”。待紙上的水越滴越多,紙將破未破時,紙上就顯出一二顆晶瑩的圓滑的水珠,以為那就是魂魄了,便端著這碗,一路喊著應(yīng)著走到病人身邊,把紙捏成團,用它拍拍病人的額,再將碗內(nèi)的水給他喝一二口,就以為魂魄回到病人的身上了。
但在合陽,不論有病沒病,都須在正月初七日招魂的。
《西清詩話》載《方朔古書》云:“歲后八日:一日鴨,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陰則災(zāi)。”《荊楚歲時記》云:“人日剪彩為花勝,或鏤金箔為人勝以相遺,故唐人謂人日為人勝節(jié)。”現(xiàn)在這種風(fēng)俗似已不易見到,今人亦多不知人日為何日的,合陽人雖保留了人日的名稱,但風(fēng)俗卻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