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動之間有吉兇 行為禁忌
悄然結(jié)束
日常行為禁忌與信仰者的命運緊緊相連,人們一旦獲得禁忌信息,便會以嚴肅態(tài)度,積極參與禁忌傳承。不過,由于日常行為禁忌太多太煩瑣,人們不可能完全恪守;而有些又是人們不愿恪守的。于是,人們往往在獲取了禁忌信息的同時,也設(shè)計了一套避忌與破忌的辦法。
“燈下不講鬼,燈下不談賊”是舊時北京的禁忌,其原因是說鬼招鬼,說邪招邪??墒侨藗兤寐牴砉适?,于是人們又發(fā)明了避邪之方,說鬼時把《皇歷時憲書》放在桌上,就可以放言無忌了。至于燈下說賊也有禳除之術(shù),說的時候把茶懷倒扣放在桌上,也可以使梁上君子不敢光臨。山西河?xùn)|繹州一帶,禁忌外甥在舅家剃頭。非要剃頭,把外甥引到大門外邊的官道上,就不算在舅父家了,這就謂之破忌。再如小孩的扣子掉了,就得脫下來縫。如果穿在身上縫扣子,小孩就會變成啞巴。為了破忌,可以讓小孩嘴里咬一根線頭,這樣雖然穿著縫,也不會變啞巴了。忌諱小兒夜啼,迷信的人認為是不祥之兆。不請醫(yī)生看,也不找原因,也不能告訴人,而是自己寫一張?zhí)?,貼在大路邊的墻頭上(不具名):“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行路君子念減遍,一覺睡到大天亮?!?/p>
生病服藥本是倒霉的事,病人將康復(fù)的希望寄托于服藥上。為了使服藥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病人在服中藥時,要從語言、行為上給以避諱。人們都希望藥到病除,常用禁忌的方法來保持藥效。浙江西南一帶,藥品不能放灶上,會犯了灶神,藥力失效。藥渣忌存放,要立即倒掉,認為藥渣倒得快,病也好得快。藥方單子不許反折,必須正折。舊時江蘇南京一帶認為,如果反折藥方,就是說藥與病反,不得功效。熬好的湯藥不能拿過門檻。湖南一帶認為,若將藥拿過門檻,藥被門神嗅過,藥力便無效或相反,可能使病體不愈或病情加重。煎藥的柴,切不可用樟樹,“樟”與“張”諧音,這樣會使八仙張果老動怒,而使藥物失去作用。煎藥時,煎碎了藥罐頭,病人不日即可痊愈。服了藥之后,奉藥之人,要說:“避避疾,過別方?!边@樣祈禱病人可早日痊愈。河南一帶吃完了中藥,忌諱藥渣亂倒,俗有“藥渣倒高不倒低”之說。又有忌諱倒在垃圾堆和廁所內(nèi)的。如倒放不妥,就會影響病人康復(fù)。漢族普遍以為藥渣最好是倒在馬路上。煎過的藥渣倒在門外,讓千人踏、萬人踩,這是驅(qū)病出門,托人消災(z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