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門三烈士 秋白、景白、堅白
怡萱子
1979年4月18日,一封信從杭州寄給時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的陳云同志。信中寫道:
我是瞿秋白妹妹瞿軼群,現(xiàn)在冒昧地給你寫信。
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的哥哥被套上了“叛徒”的罪名,我是一直想不通的。但我無處可說,心里非常難過。我的丈夫和子女,也都受到牽連。……我相信黨中央一定能審查清楚他的問題。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他的“叛徒”罪名能洗刷掉,使我死后能瞑目于九泉。
我最小的弟弟堅白(我兄弟姐妹中,秋白最大,我其次,下依次是云白、景白、堅白),在我婚后也是與我住在一起的。1938年他到武漢,由徐特立同志介紹到延安陜北公學。1944年在日寇大掃蕩中犧牲于山西武安百草坪,是烈士。1949年第二野戰(zhàn)軍政治部民運部寫信給我,告知他犧牲之事并贊揚他的革命精神。我希望中央有關(guān)部門查明堅白原來的具體單位(他犧牲前是在太行區(qū)地委調(diào)查研究室工作),以便聯(lián)系,了解他生前的情況,使我的后輩能永遠紀念他。
20多天后,中央紀委派人專程到杭州看望瞿軼群老人,并向她轉(zhuǎn)達了陳云同志和中央紀委第二書記胡耀邦同志在信上的親筆批示。陳云的批示是:瞿秋白的問題不能再拖了。胡耀邦的批示是:要給瞿秋白一個公正的評價。
這樣,瞿堅白烈士犧牲和安葬的地方——武安,也進入中央層面的視野。
其實,瞿軼群的這封信中有兩處是不準確的,一是武安當時屬河南省而非山西省,新中國成立后劃歸河北??;二是瞿堅白的犧牲時間是1943年5月14日。
2002年3月,我曾隨市總工會到瞿堅白首次安葬的之地武安車谷村考察,在公路旁邊的一個小賣鋪里與十幾位村民擠在一起座談,他們中有當年參加過瞿堅白遺體安葬的老黨員、老民兵。此行我們確認了瞿堅白安葬的地點,并修墓立碑,以示紀念。幾天后《燕趙都市報》刊登消息:“瞿秋白之弟瞿堅白殉國安葬處在武安立牌?!?/p>
家庭清貧母親在自殺前給小兒子趕制了頂狗頭帽
上世紀70年代,我有機緣閱讀了4卷本的《瞿秋白文集》,內(nèi)頁有插圖、照片和作者的手跡,包括作者臨刑前寫下的那篇給他帶來巨大爭議和不幸的文章《多余的話》。
從中,我知道了瞿家的變故。
瞿堅白,江蘇省常州人,學名銓,化名谷生,在家里排行老六,也是最受全家人疼愛的小兒子,用常州的話說是“末郎頭”。瞿父瞿稚彬與瞿母金璇共生五男二女,其中二子一女夭折。瞿堅白生于1914年初,此時瞿家的境況已十分困頓,多靠親戚們的幫助和借債度日。
1916年正月初六的凌晨,正當多數(shù)人家還沉浸在春節(jié)的香夢時,從瞿家卻傳來了父親悲愴而急促的呼喊聲。哥哥姐姐們趕到父母的房間時,母親已經(jīng)臉似白霜,生命垂危了。她是用了半瓶虎骨酒吞服了剝好的火柴頭丸自盡的,意在必求一死。床頭,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借據(jù)、欠賬、當票,她平時愛讀的書籍和手跡。還有前一夜為小兒子精心趕制的一頂狗頭帽,上面縫釘了福、祿、壽、喜4個銀鑄的字。
這一年,瞿堅白只有一歲多,他瞪著驚恐的眼睛送走了被窮苦逼死的可憐的母親。
瞿母死后,瞿父借了100多元買了一口棺材,又因無錢安葬,暫時寄存在當?shù)伥氖献陟衾?。十幾年后,棺材被搬到常州城東郊亂墳堆中草草地掩埋了。直到1962年,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從《瞿秋白文集》稿費中拿出300元作為經(jīng)費,在常州市人民政府的主持下,才將瞿母遷到常州西郊公墓,墓碑上刻著“瞿秋白烈士母親金夫人之墓”。
在母親去世的這一年清明節(jié),瞿秋白含悲寫下了一首七絕《哭母》:
親到貧時不算親,
藍衫添得淚痕新。
饑寒此日無人管,
落上靈前愛子身。
不久,瞿父便帶著年幼的瞿堅白到山東濟南,投奔在那里做官的親戚,當了一名小職員。這樣的家庭悲劇,對瞿家兄弟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是永遠也抹不去的。
瞿堅白從9歲起與姐姐瞿軼群、三哥瞿景白一起,寄居在杭州四伯父家。15歲從杭州志城小學畢業(yè)后,再也無力升學,就隨著景白哥哥的同學,先后到浙江省淳安、嘉善、鎮(zhèn)海等地的縣教育局當雇員。瞿堅白受父親和大哥的影響,從小喜愛京劇和寫文章,經(jīng)常給報館寄出一些短小的劇評發(fā)表。那時瞿秋白已是中共著名的領(lǐng)導人,受到國民黨的通緝。為了防止暴露與大哥的關(guān)系,瞿堅白在教育局工作時用的名字是瞿谷生,寫文章也是化名。他對國民黨政權(quán)的腐敗強烈不滿,他雖然年紀很輕,卻充滿正義感,在鎮(zhèn)海縣教育局任事務(wù)員時,當局強令公務(wù)員集體加入國民黨,他堅決不肯,寧肯丟這個來之不易的飯碗,也不隨波逐流。
瞿門三烈士
瞿家一共出了3位革命烈士:瞿秋白、瞿景白、瞿堅白。在四兄弟中,老三瞿景白是犧牲最早的。
瞿景白年長瞿堅白7歲,為人正直,性情剛強。1923年6月,瞿秋白到杭州參加浙江省黨團會議,傳達中共“三大”會議精神。期間到四伯父家探望,與闊別7年的弟弟妹妹軼群、景白、堅白團聚。
“見到了親人,我是多么高興?。 宾妮W群回憶說:“那些天的晚上,(大哥)總睡得很晚,忙著什么工作。清早我去給他打掃房間,滿地煙蒂,看樣子一晚上吸了一包多煙?!迸c哥哥瞿秋白的朝夕相處,對景白、堅白以后走上革命道路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在幾個弟弟中,瞿秋白對三弟景白是寄予厚望的。1923年10月28日,瞿秋白在給景白寫的信中親切寄語:“弟弟,景白,你大概渴望那東方早升旭日!”一年多后,瞿秋白將景白帶到上海,在上海大學讀書深造。
1928年4月,負責中共中央和政治局會議記錄工作的瞿景白被黨派赴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同年6月召開的中共“六大”上擔任大會秘書處秘書。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wù)。當時,共產(chǎn)國際和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內(nèi)的斗爭極為尖銳復雜,莫斯科中山大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強烈的沖擊。王明等人在副校長米夫的支持下,誣蔑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團長瞿秋白是“右傾機會主義”,瞿景白因堅決反對王明的宗派主義而遭受打擊。1930年初,在中山大學一次蘇共會議上,瞿景白對王明等人肆意污蔑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共代表團極為憤慨,當場把蘇共預備黨員的黨證退給蘇共區(qū)黨委。當天,瞿景白就神秘失蹤了。
瞿景白的不幸,令瞿秋白極為傷心,直到瞿秋白犧牲前所寫的《未成稿目錄》中,就有《憶景白》一文。
瞿秋白是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縣被俘的。當時,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身患重病的瞿秋白被迫留在江西蘇區(qū)。為了給他治病,中央分局決定讓他秘密轉(zhuǎn)移到上海,走到長汀縣境時,遇上了國民黨軍隊的搜捕。
瞿秋白曾在1927年大革命遭受失敗的緊急關(guān)頭,擔任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書記,主持中央工作,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和主席團委員、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團長。對于這樣一位中共高級領(lǐng)導人的被俘,正在全力追剿紅軍的國民黨政府自然是欣喜若狂。蔣介石派人來,聲稱瞿秋白可不必發(fā)表反共聲明和自首書,只要答應(yīng)到南京政府下屬機構(gòu)去擔任翻譯即可。這當然遭到瞿秋白斷然拒絕。蔣介石見勸降不成,下令處決瞿秋白。
1935年6月18日8時,國民黨軍三十六師一個連長走進囚室,向瞿秋白出示槍決命令。瞿秋白即揮筆寫下了絕筆詩: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餐畢,瞿秋白慢步走向刑場,沿途瞿秋白手夾香煙,用純熟的俄語唱著《國際歌》,唱著《紅軍歌》,高呼著“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產(chǎn)主義萬歲”的口號。到達刑場后,瞿秋白盤膝坐在草坪上,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說:“此地很好!”瞿秋白就義時年僅36歲。
這年6月的一天,瞿堅白仍然像往常一樣上班,來到鎮(zhèn)??h教育局辦公室,剛一坐定,就聽到同事們的議論著:“看到報紙了嗎,又抓住了一個共產(chǎn)黨的大頭目?!?/p>
“哎,他叫什么名字?噢,瞿秋白!”
瞿堅白急忙抓起桌上的國民黨《中央日報》,只見上面的大標題赫然寫著哥哥瞿秋白犧牲的消息。這時,他再也壓抑不住內(nèi)心極度的悲哀,不顧一切地奪門而出,跑回住所,失聲痛哭起來。從下午到夜晚,他一直沉默不語,此時他的心中,已決定投奔革命。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共兩黨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浙江省政府在麗水縣創(chuàng)辦政治工作訓練團,培訓戰(zhàn)時地方行政干部,瞿堅白辭去公職前往報到,后又輾轉(zhuǎn)到了上海、武漢,經(jīng)哥哥瞿云白介紹給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徐特立。瞿云白在自傳中寫道:“在漢口送堅白去抗大”。
這里說到瞿云白,就多寫兩句。瞿云白又名瞿昀白,生于1902年,在瞿家四兄弟中是個異數(shù)。他早年畢業(yè)于北京俄文政法??茖W校,受兄瞿秋白的影響參加了五四運動。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被捕“反省”,參加了國民黨特務(wù)組織,從事反共宣傳活動。解放前夕,他沒有逃離大陸;建國后被安排在中國人民大學擔任俄文譯員,后因歷史問題在政治運動中受到管制處分。1958年病逝,終年56歲。
1938年5月瞿堅白到達延安,先在陜北公學第3期第25隊學習,8月畢業(yè)后,轉(zhuǎn)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瞿堅白在給姐姐瞿軼群的信中說:將調(diào)往別處,難以確定地址,不要再寄信去。自此便與親友斷絕了音信。
血染百草坪瞿堅白英勇犧牲
瞿堅白是1940年到達太行山八路軍總部的。這一年夏季,在129師政委鄧小平的提議下,冀南太行太岳聯(lián)合辦事處(簡稱“冀太聯(lián)辦”)成立,瞿堅白由八路軍總部調(diào)到冀太聯(lián)辦教育處工作。1942年到太行第一中學任教導主任,年底又調(diào)到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教育廳任科長,地點是涉縣懸鐘村。
在敵后抗戰(zhàn)的艱苦歲月里,瞿堅白充分發(fā)揮寫作的特長,主動擔任了《新華日報》(華北版)的通訊工作,采寫了大量稿件。偶爾也寫一點詩文。1942年5月的反“掃蕩”,是太行山最激烈最殘酷的一次對日軍作戰(zhàn)。5月25日,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quán)將軍在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6月27日,親自經(jīng)歷了這場生死考驗的瞿堅白,想到了在戰(zhàn)場上指揮作戰(zhàn)的左權(quán),想到了走向刑場時高唱《國際歌》的哥哥瞿秋白,隨筆寫下《雜感》三則,其中詩句:
生與死間只一剎那,
英勇就義前的一剎那,
是最光明最坦然最愉快的,
如果屈辱偷生雖百年又何足樂呢?
瞿堅白喜愛詩文,在清漳河兩岸的抗日機關(guān)中是有名的。1987年6月,瞿堅白在太行的戰(zhàn)友、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張新銘寄給常州瞿秋白紀念館的信中,有一束瞿堅白烈士的詩文,發(fā)表在《瞿秋白研究》第10輯上。
張銘新在信中說:“抄附的兩節(jié)散文詩、三節(jié)雜感是瞿堅白同志寫在我的筆記本上的,我隨后撕下一直保存的。這些詩文是寫于1942年太行區(qū)5月大‘掃蕩’后的5月15日和6月27日,當時我們都在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教育廳工作,駐在清漳河畔涉縣的懸鐘村。”
2003年,常州瞿秋白紀念館館長侯滌看到我寫的瞿堅白研究文章,寄來一本書《瞿秋白家世》,其中有瞿堅白致張銘新一封信:
新銘兄:
我于三月十九日離開邊府,二十一日到此,適逢開縣長會議,一連四天參加他們的會議,所以也沒顧得即刻給你們寫信。
我,現(xiàn)在決定在專署辦公室工作,做調(diào)查研究的工作。據(jù)說要經(jīng)常到區(qū)村去,研究典型,這樣對于我卻是很好的鍛煉機會。但是,初次做這一類的工作,不知如何著手,自己的基礎(chǔ)差,能力弱,怕搞不好。望你能多來信,指示一些辦法,提供一些經(jīng)驗。我倒不怕釘子,準備把自己好好磨煉一番。除自己主觀的努力外,還望老友們多多給以幫助。
堅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