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湘劇(2)
職君醬
整本戲,或稱正本戲。每本演出時間多在5小時左右,故事內容獨立完整。著名的有五大本高昆混合演唱的劇目“青、紅、綠、白、黃”。青,即《青梅會》,表現劉備、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紅,即《紅梅閣》,演李慧娘的故事。綠,即《綠袍相》,演劉湛與徐月娘的故事。白,即《白兔記》,演劉智遠的故事。黃,即《黃金印》,演蘇秦六國封相的故事。另外,《天意圖》、《麒麟閣》、《古城會》、《衣帶詔》、《置田莊》、《雁門關》、《祭風臺》、《蓮花山》、《雙奇配》、《一捧雪》、《雙連帕》、《三節(jié)義》等,也是衡陽湘劇戲班必演的看家戲。
散折戲,或稱單折戲,為戲班常演的精彩折子戲。演出時間每折一小時左右。盛演不衰的散折戲主要有《醉打山門》、《打碑殺廟》、《昭君和番》、《佳期拷紅》、《游街墜馬》、《思凡》、《描容上京》、《八戒鬧莊》、《打鼓罵曹》、《楊滾教槍》、《罵府生祭》、《打龍棚》、《雁門提潘》、《高旺進表》、《攀良起解》等。
衡陽湘劇的音樂分為唱腔音樂和伴奏音樂兩部分,包括昆腔、高腔、彈腔、雜腔小調等四種聲腔和過場曲牌、打擊樂曲。唱腔今以彈腔和高腔為主,尚保存一部分昆腔劇目。舞臺語言以衡州官話為基礎,結合中州韻規(guī)范而成。
衡陽湘劇的昆腔,格律同于昆曲,但咬字頗具地方特色,上聲字依湘南上聲字調高唱,使唱腔悠揚清亮。傳統(tǒng)曲牌有“粗牌子”、“細牌子”之分,前者古樸粗獷,腔簡字多,演唱速度稍快,用嗩吶和笛子伴奏;后者細柔婉轉,腔繁字疏,演唱速度較慢,以曲笛伴奏。
衡陽湘劇的高腔曲牌,可分為《駐云飛》、《四朝元》、《錦堂月》、《桂枝香》、《香羅帶》、《八聲甘州歌》、《鎖南枝》、《一枝花》、《駐馬聽》、《漢腔》等類,分“腔”與“放流”兩個部分。腔尾由人聲幫腔,打擊樂伴奏;放流字多腔少,曲調為朗誦體,由鼓板擊拍。高腔由一個人清唱,眾人幫腔,不要音樂伴奏,地方特色十分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