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

<sup id="mtwjv"></sup>
<legend id="mtwjv"></legend>

    山東兗州清代人物牛運震

    堇色

    山東兗州清代人物牛運震

    牛運震(1706--1758),字階平,號真谷,人稱空山先生,滋陽縣馬青(今濟寧兗州區(qū)新兗鎮(zhèn)牛樓村)人。雖僅在世52載,卻跨前清康、雍、乾三朝,其高祖牛天鑄、曾祖牛起宗、祖父牛洪范均為貢生,其父牛夢瑞亦為拔貢,家風世代敦厚,使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十歲便能誦四經(jīng)、撰美文,有“牛才子”之美譽。雍正初年(1723),在他十七歲時補選為縣稟生,以文章文彩出眾,聲名遠揚。

    1729年,選為拔貢生。1732年應順天試,次年進士及第。1735年,山東奉詔舉辦博學鴻詞科考試,山東巡撫岳睿選推他應試,顯示出過人的才華和韜略。當時的許多碩學飽讀之士與其相比亦略遜一籌,然而遺憾的是他到京都參加殿試時,卻因其文章不符合體例規(guī)定而落榜。

    乾隆三年(1738),牛運震被授予甘肅秦安縣知縣一職,當時,京城的群賢公卿都對他到如此偏僻的外地補缺任職而惋惜,然而他卻欣然赴任。秦安四面環(huán)水,西有隴水,牛運震到任后即帶領民眾開鑿了九條河渠,使萬畝旱田得以灌溉??h北的玉鐘峽崩塌,致使河道堵塞,河水溢出損壞民居,牛運震招募民工壯丁,率領縣內(nèi)官吏及家屬數(shù)百人,親自監(jiān)督疏理,一直奮戰(zhàn)了四個晝夜,終于使河道通暢,沿河民眾轉(zhuǎn)危為安。在遠離縣城200多里地的西固,村民長途運輸交納糧食費時費力,長年拖欠公糧,胥吏強迫他們交納,村民則成群結(jié)伙手持棍棒進行抗拒,牛運震單人單馬前往勸諭,詢問百姓疾苦和拖欠公糧的原因,村民請求用銀子代替糧食,他經(jīng)過考慮后答應了他們,西固的百姓再也沒有拖欠的了。

    在任期間,牛運震明察秋毫,平反了許多冤獄。他還指導農(nóng)民制作新式農(nóng)具,學習先進的耕作方法,給貧困的農(nóng)戶以無息貸款,民眾十分歡迎和擁護這樣一們位父母官。他在縣署東側(cè)設立隴山書院,常到書院進行講學,地處偏僻的秦安人民,由此開始傾慕求學,并有不少高中科舉。秦安也因此被人們譽為“隴石鄒縣”。至今,上鐫“真谷先生講學處”的石碑猶存于書院舊址。

    由于牛運震治秦有方,功績卓著,乾隆六年(1741),朝廷又令其兼任徽縣知縣,實踐著他“從政為民”的夙志。乾隆八年(1743),他又兼攝了兩當縣縣令,同時治理三縣,事務更加繁忙,特別是由于地域廣袤,聽斷十分困難,他特意在三縣中心點的大門鎮(zhèn)(別名小甘州)設堂辦公,聽訟斷案。其五言詩《大門鎮(zhèn)曉行》即描述了這段經(jīng)歷:

    落日微心道,遙林風未收。

    簿書妨月夜,鞍馬任霸秋。

    峽虎饑難臥,江猿晚易愁。

    一身三縣宰,憔悴小甘州。

    徽縣多虎患,在牛運震兼攝縣令的三年里,共招募壯士捕殺26只,從此后,徽縣道路才暢通無阻?;湛h民眾為表感激之情,在其離任時特繪制了《馴虎圖》贈送給他,表達了徽縣百姓對牛運震的愛戴和崇敬。 乾隆九年(1744),逢甲子鄉(xiāng)試,牛運震被召赴西安任考官,因考核政績優(yōu)異,于次年調(diào)任平番(今甘肅永登縣)知縣。

    平番縣地當要沖,要兵家必爭之地,屯兵3000余人。牛運震到任后采取對外友好、對內(nèi)安撫、恩威并重的政策,取得顯著成果,威信大增。他還針對此地常受干旱威脅的現(xiàn)狀,興修水利,發(fā)動民眾治縣城東南的咸水河,開浚渠道十余里,使附近180余頃農(nóng)田得到灌溉。乾隆十二年(1747),縣城東南玉道峴等五個地方發(fā)生饑荒,他帶頭捐糧200擔,使遭受饑餓死亡威脅的百姓得以拯救。后來當?shù)匕傩諡楸砀屑?,每人捐獻了一文錢,做了件“萬民衣”,并把剩余的錢兌成銀子,一起贈送給他。牛運震再三推辭不下,收下了“萬民衣”,銀子則分文不受。

    地處甘肅東南邊境的固原,是提督衙門所在地,這年其內(nèi)部發(fā)生了兵變,亂軍攻占了提督府,掠奪居民,搶人錢財,情勢十分危急,陜甘督撫調(diào)大軍來到平?jīng)?,在?zhèn)壓前,聞聽牛運震足智多謀,便急召其前來獻策,牛運震勸兩位大人鎮(zhèn)靜行事,先不要帶大兵進行剿殺,而是遠遠地屯兵于城外作為后援,他命令和說服被俘亂兵回營游說,并向他們親授良策,他們依計行事,果真說服了一大批亂軍,捕獲了亂軍首領并交出城外。之后,巡撫和總督卻又采取了新的鎮(zhèn)壓,派了一個姓任的游擊將軍進城抓捕了300多名叛軍押出城外準備處斬,使恐懼萬分的其他亂軍又要發(fā)生新的騷動,牛運震挺身而出,請示督撫釋放無辜者,并親自入城安撫,請纓審理此叛亂事件,除對首犯3人和主犯10人判斬立決和秋后處斬外,對協(xié)從者進行了赦免,將這次叛亂兵不血刃地平息了。督撫大人通過這件事對牛運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極為欣賞他的才華,又任命他兼攝了古浪縣縣令。

    然而,黑暗的封建官場是難以容忍這樣一位正直、廉潔、博學多識、能力超人的官吏仕途通達的,兼攝四縣的一個七品縣令,卻令一些州官感到威脅。乾隆十三年(1748),正當上級將他列名提升的關頭,那些人卻抓住先前受“萬民衣”一事,對其進行彈劾,其結(jié)果讓牛運震目瞪口呆,不僅未被提升,竟然還被罷免了所有的官職,一時間,心中之委屈、憤怒可想而知。

    然而,牛運震的骨子里終究是來自孔孟之鄉(xiāng)的文化人,他的憤懣變成了坦然。離任時,平番縣百姓近千人夾道哭送,然而他為官十年,卻清貧到最后湊不足回家的盤纏,其廉潔程度已達到令人不可思議的程度。史學家慕壽祺曾給予他這樣的評價:“……前清一代,甘肅州縣以牛運震為第一。不聞旌異之典,反為宵小所排。古今政治之不同類如此?!鄙霞壒賳T有與他交好同情者看到此狀,深為感慨,將其聘為阜蘭書院主講,以積聚歸鄉(xiāng)之資,因其常識淵博,教學有方,深得學生欽佩,等到先生回歸故里時,竟有學生不遠千里步行送他到西安灞橋方才返回。

    牛運震回到兗州后閉門研習經(jīng)學,和家鄉(xiāng)的學儒探討交流治學經(jīng)驗,并游歷四方,結(jié)交了許多天下名士,其間還曾主講過晉陽、河東兩書院,深受山西、河南兩省教育界推重,尊稱其為“空山先生”。這時牛運震已徹底完成了由一個封建官吏向一代鴻儒的嬗變,他對學問的研究和著述亦開始進入博大精深的黃金歲月,然而天不假年,就在空山先生剛開始實施他“貫穿萬家,刪拾前吏”、寫成幾部“永為典記”著作的計劃時,卻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二十二日酉時溘然長逝,年僅53歲,這是兗州的遺憾、歷史的遺憾、文化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