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臉”民俗的來歷
梓桑醬
在人死后辦喪事時,家人總是要用一張白麻頭紙將死者的臉面蓋起來。關于這一習俗的來歷,還有一則極其古老的傳說。
傳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齊桓公最初與其兄公子糾爭奪王位時,公子糾的老師管仲專程去追殺他,并射了他一箭,差點要了他的命。但當他登上王位后,卻聽從了老師鮑叔牙的意見,不但未報管仲的“一箭之仇”,反而拜管仲為相,尊稱其為“仲父”,甚至向群臣宣布:“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彼浴妒酚洝吩疲骸褒R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p>
但是到了晚年,齊桓公已失銳氣,不思進取,只知道吃喝享樂盡情享受,并且不聽管仲等創(chuàng)業(yè)老臣的忠告,日益親近那些善于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小人。尤其是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奸臣,更是集千古溜須拍馬之大成,對齊桓公異乎尋常地“親近”。易牙為滿足齊桓公想嘗嘗人肉滋味的愿望,居然烹蒸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讓齊桓公去吃,桓公便認為易牙愛君主勝于愛自己的兒子。豎刁為了更周到地侍候齊桓公,不惜自閹,桓公便認為豎刁愛君主勝于愛自身。開方拋棄了千乘之國的太子不做,甘愿臣服于桓公,母死也不去奔喪,桓公便認為開方愛君主勝于愛自己父母。
管仲去世之后,這三個奸臣很快就竊取了國家大權,并背著齊桓公進行了一系列陰謀活動。特別是他們趁齊桓公病重之機,假傳圣旨,不準齊桓公的子女、親屬和諸位大臣入內探視,掐斷了齊桓公與外界的一切聯(lián)系后,將其活活餓死。齊桓公死后,他們又秘不發(fā)喪,并趁機追殺桓公的幾個兒子和大臣,使桓公的尸體在宮中放了 67天無人過問,以致蛆蟲爬出宮門之外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