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千佛山
惠君君
千佛山是濟南除了“趵突泉”、“大明湖”之外的第三大旅游勝地。位于濟南城東南,占地166公頃,海拔285米。周朝以前稱歷山。
相傳,古代禹、舜曾于山下開荒種田,因此,又稱為禹登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錛刻了為數(shù)較多的石佛,并建"千佛寺",始稱千佛山。
唐貞觀年間,重新修葺,將“千佛寺”改為“興國禪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陽節(jié)均舉辦廟會。明代寺院擴建,遂成香火勝地。
佛像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后千佛崖上。千佛崖位于在興國禪寺院內(nèi)南側(cè),是濟南市較早的造像群,共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都很悠久,除了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還對研究我國隋代佛教,頗有歷史價值。在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主峰山麓有一佛龕,里面有一尊佛頭塑像,高約7米,寬達4米多,俗稱“大佛頭”,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
在千佛山北麓的萬佛洞,經(jīng)過藝術(shù)濃縮和重構(gòu),共塑造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臥佛長28米,還有仿樂山大佛高達15米。萬佛洞于1992年9月30日正式對游客開放,展線長達600多米,分為“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廳觀”、“云崗薈萃”這四大名窟。已故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老親自為“萬佛洞”題名。
1959年辟建公園,面積166公頃。千佛山,東西嶂列如屏,風景秀麗,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于千佛山山腰,內(nèi)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南側(cè)千佛崖,存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東,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
歷山院,在興國禪寺東側(cè),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內(nèi)有舜祠,魯班祠,文昌閣,一覽亭,保存著北魏,唐,宋時代的石刻造像。
在山的東麓是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如果由西盤路上山,可以看見"齊煙九點"的牌坊。牌坊名是借用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拾級而上,便是"云徑禪關(guān)"坊。
千佛山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記載著眾多的歷史典故: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陽雜久且》中記載了歷山的來歷:“齊都接歷山,上有古鐵鎖,大如人臂。繞其峰兩浹。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鎖斷,飛來此矣?!?/p>
黔婁洞內(nèi)石刻也有一則美麗的傳說:“黔婁先生死時,他蓋了一方白布,白布甚小,蓋上了頭則露出了腳,蓋上腳則又露出了頭,孔子的弟子曾參之孫曾西說:“把布斜著蓋,不就蓋嚴了嗎?”黔婁的妻子韋叢說:“斜著蓋有余,不如正著蓋不足。先生在世的時候,非常正直,死后卻讓他歪斜,這哪能是先生的本意呢?”這則故事至今傳為佳話。
近年來,千佛山公園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先后增添了桃花園,游覽索道,瀛芳園,奇能滑道,十八羅漢,臥佛,高爾夫球場,觀音園,石圖園,梨園,瀑布等景點。逐漸發(fā)展為一處融歷史,文化,風景,佛教為一體,服務功能齊全,規(guī)模宏大的旅游勝地。
千佛山民風淳樸,每逢“九九”重陽節(jié)都舉辦山會,這種風俗已沿襲了好幾個朝代,至今仍存。屆時,商家都來進行經(jīng)貿(mào)活動,當?shù)馗鞣N土特產(chǎn),如山楂、柿子、花生等也都上市,場景熱烈。
千佛山廟會
千佛山廟會是一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
千佛山廟會一年兩次,于春季的上巳節(jié)和秋季的重陽節(jié)期間舉行。上巳節(jié)是指農(nóng)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 魏晉時固定為三月初三;元 成宗大德年間(1310年前后), 千佛山廟會始成定例,源自 漢代的習俗,三月上巳日到水邊沐浴,叫做“修禊”以除不祥。
每年到了舊歷九月初九日,是所謂重陽節(jié),是登高的好日子。這個節(jié)日來源很古,可能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濟南的重陽節(jié)廟會(實際上是并沒有廟,姑妄隨俗稱之)是在南圩子門外大片空地上,西邊一直到山水溝。
每年,進入夏歷九月不久,就有從全省一些地方,甚至全國一些地方來的 藝人會聚此地,有 馬戲團、 雜技團、地方劇團、變戲法的、練 武術(shù)的、說 山東快書的、玩 猴的、耍 狗熊的等等等等,應有盡有。他們各圈地搭席棚圍起來,留一出入口,賣門票收錢。規(guī)模大小不同,席棚也就有大有小,總數(shù)至少有幾十座。在夜里有“夜深千帳燈”的氣派,方圓幾十里,頗有點動人的氣勢。再加上臨時趕來的,賣 米粉、炸丸子和 豆腐腦等的擔子,賣 花生和糖果的攤子,特別顯眼的 柿子攤——柿子是 南山特產(chǎn),個大色黃,非常吸引人——這一切混合起來,形成了一種人聲嘈雜、歌吹沸天的氣勢,仿佛能南搖千佛山,北震 大明湖,聲撼濟南城了。
千佛山廟會期間,通往上山的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有踏青游玩的青年男女,也有虔誠的信佛者去 興國禪寺晉香禮佛,更有的偕妻攜兒全家出動。沿途賣山貨雜品、香燭元寶和日用百貨的攤位鱗次櫛比;賣燒餅、包子、餛飩的飯棚,高聲吆喝著招徠顧客;民間工藝品、吹糖人的、捏面人的、賣冰糖葫蘆的、賣兒童玩具的……琳瑯滿目;唱戲的、說書的、拉洋片的、玩嗚嘟嘟的,更使人流連忘返。逛千佛山廟會,成了濟南人賞秋的樂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