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角龍:大陽角龍 體長僅72厘米等同鴕鳥大小
別皺眉
大陽角龍是一種角龍下目恐龍,誕生于1.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體長僅72厘米,屬于小型植食性恐龍的一種,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國的吉林省發(fā)現(xiàn)的,據(jù)科學家初步研究,大陽角龍可能是原始角龍向頭冠角龍過渡的一種恐龍類型。
大陽角龍的體型
大陽角龍的體長最多不會超過1.5米,普遍在70-80厘米左右,在770多種恐龍中體型排在680位,屬于小型恐龍的一種,和棘齒龍差不多大小,也就是相當于現(xiàn)代的一只鴕鳥的體型,它的后肢粗壯,前肢非常瘦弱。
大陽角龍的外形特征
大陽角龍又叫“太陽角龍”,嘴巴是尖銳的鳥喙狀,能夠很方便的啃食和切割樹葉。大陽角龍頭部的冠飾不像其他的有冠角龍那樣夸張,所以頸盾的邊緣非常的小,就像是有冠角龍的頸盾沒有長開一樣,但是比原始角龍又在頸部多了一個舒張的板甲,所以才說它很好的解釋了冠飾恐龍到底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大陽角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大陽角龍的第一批化石是在09年于中國的吉林省泉頭組發(fā)掘的,當時主要是由吉林大學的地質(zhì)博物館館長金利勇等人進行的發(fā)現(xiàn)和分析,其中大部分都是顱骨碎片,預估和長春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和環(huán)境中,可以說是給有冠角龍的演化過程提供了明確的化石證據(jù)。
角龍下目恐龍的特征
角龍下目恐龍的嘴巴都是呈現(xiàn)形似鸚鵡嘴巴的鳥喙狀,而且上頜骨的前端還帶有喙骨,這種喙骨也是角龍下目恐龍?zhí)赜械?,不可能在其他的身上出現(xiàn)。一般來說原始型的大多是小型的、兩足行走且頸盾不大,而比較晚出現(xiàn)的角龍下目恐龍,比如三角龍等,則都帶有很大的頸盾,延展開來,體型也大多從1米變?yōu)榱?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