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討我國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
忘年交
從現代心理應對理論來看,各種與應激作用過程的環(huán)節(jié)有關的心理健康因素,如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個性特征和社會支持等可能通過身心中介機制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起重要作用。
人口結構老齡化和家庭結構空巢化是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中帶有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問題。由于社會、經濟、文化、觀念等多種現代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結構的核心化和空巢化轉向是一種必然趨勢,空巢家庭將會成為未來老年家庭最重要的類型。國內學者從社會問題和人口學的角度對空巢化問題進行了關注,但尚缺乏針對老年群體心理健康的全面調查研究。城市空巢老人是一個特殊的老年群體,缺少精神慰藉,容易引發(fā)一些心理問題。因此,研究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在當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及前瞻性意義,同時能為推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
在人口學的概念中,年齡在60歲或65歲以上的即為老年人口。在社會人口學的范疇里,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邊無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單人空巢家庭和夫婦兩人的空巢家庭,將這些家庭中的老人稱為空巢老人。此外,空巢程度的不同,產生的影響也不一樣,又將子女都在國外或外地,或無子女的老人定義為絕對空巢;和子女在同一個城市,但不在一起居住的老人定義為相對空巢。
二.城市空巢老人的現狀
截至到200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為14657萬人(按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字,到2006年底增長為14901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1.3%,城市空巢老人的比例高達49.7%,其中獨居的空巢老人占8.3%,夫妻雙人居住的空巢老人占41.4%。另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家庭中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占全國家庭戶總數的20.09%,而空巢家庭戶占到有老年人家庭的22.83%c”。在城市有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至少超過30%,這個數字在2010年將可能達到80%以上。
北京市2003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市近120萬戶有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高達45萬戶,占全市有老年人的家庭總數的38%,特別是在海淀區(qū)中關村地區(qū),空巢家庭率更是接近70%;而上海市目前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經超過到45萬,上海65歲以上老人的空巢率超過40%,城市成年子女與父母分居的比例高達69%;天津市城區(qū)1997年有老人的家庭中空巢率為54%,到了2002年,則上升到了62.5%。
據專家預測,由于我國的老齡高峰是和計劃生育政策以及社會轉型相伴隨著的,所以,與子女減少、家庭小型化并行,將會出現了大量獨守空巢家庭的老人,特別是在長期以來嚴格執(zhí)行獨生子女為主體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城市地區(qū),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將成為我國城市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
三.空巢老人的心理特點
1.空巢綜合征
空巢綜合征的核心是缺乏愛。愛作為一種心理感受狀態(tài),是生命質量的組成部分,缺乏愛,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將會導致生命質量的全面低下。居住場所閉塞環(huán)境下的空巢老人大多心情抑郁、惆悵、孤獨、寂寞、行為退縮。老年人由于缺乏跟子女和親友之間的交流,會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支柱,尤其是獨居的老人,表現更為突出,感到孤獨和寂寞,對自己的存在價值表示懷疑,陷入無趣、無欲、無望、無助的狀態(tài)。這些負性情緒強烈或持久地反復體驗即成為一種長期的精神刺激,長期精神刺激對空巢老人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傷害,長期空巢就容易引發(fā)空巢綜合征。
2.空巢綜合征對身心的影響
空巢綜合征可導致內分泌、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失調和減退,抵抗力的下降,出現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質量差、頭痛、乏力、消化不良、心慌氣短等癥狀,導致誘發(fā)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軀體疾病??粘怖先艘话忝媾R著健康狀況偏差,患病率高,行動不便等問題。
2002年,北京市某一社區(qū)調查的全部296戶418個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發(fā)現,慢性病的患病率高達65.1%,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的占22.0%,同時患有3種以上疾病者占12.3%。27.8%的空巢老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失能…。如果空巢老人長期獨居生活,生活目標定位不清,生活意義不明確,很容易造成精神空虛、孤獨、抑郁,甚至容易引發(fā)老年癡呆癥。因此,空巢綜合征對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四.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李德明等對全國7個大中城市的2225位獨居空巢老人、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顯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相對非空巢老人普遍更低,其中超過1/4的獨居空巢老人常有孤獨、寂寞等負面的心情,感覺不受人尊重;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居中上水平,但獨居空巢老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家人交流滿意度較低。
此外,另據調查表明,空巢老人的抑郁癥和焦慮癥患病率明顯高于非空巢家庭,其中老年抑郁癥是引起老年人自殺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見,空巢老人相對于非空巢老人心理狀況更差,特別是單人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又會引起或加劇老年人的疾病,所以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需要引起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特別關注。
五.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心理健康的內窖框架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正常,其內涵應包含心理過程(知、情、意)和個性心理特征的正常。理想的心理健康框架應包含5個主要方面:
①性格健全、開朗樂觀;
②情緒穩(wěn)定、善于調適;
③社會適應良好、能應對各種應激事件;
④人際關系和諧、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⑤認知功能基本正常。
2.心理健康的相關影響因素
從現代心理應對理論來看,各種與應激作用過程的環(huán)節(jié)有關的心理健康因素,如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個性特征和社會支持等可能通過身心中介機制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起重要作用。李德明等的調查以老年人心理健康總分為目標變量,應用SPSS軟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進行路徑分析,結果表明,心理健康受一般人口學變量、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三方面影響。
從分析來看,主觀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遠大于一般人口學變量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吳振云等調查顯示,老年人健康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粘怖先说男睦斫】颠€與人際交往、家庭關系、文體活動、經濟收入和住房等滿意度呈正相關。同時,空巢老人經歷重大生活事件和患疾病數越多,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心理健康與患疾病數呈負相關。此外,盡管心理狀況與年齡呈負相關,但居住狀態(tài)、教育程度、健康綜合狀況、體能、生活規(guī)律等因素與心理健康之間可能有相互調節(jié)的作用,使心理健康保持基本良好。
由此可見,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與諸多因素有關,空巢老人隨著年齡增高、疾病增多和加重,負性(消極)心理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要應對心理問題就必須消除或緩解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各種負相關因素,營造并發(fā)揮正相關因素對心理健康的積極促進,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
六.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促進
研究報告表明,我國老年人在心理和精神健康方面需要關懷、輔導的要求迫切,社會有義務幫助他們積極面對生活、積極參與社會、促進家庭和諧??粘怖先俗鳛槔夏耆酥械囊粋€特殊群體,其身心健康的維護和促進涉及到個體以至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我國傳統(tǒng)的以子女為主的縱向關照體系正在受到沖擊,創(chuàng)建橫向關照體系,即個人、親屬、社區(qū)、單位、政府綜合關照體系,是當前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從個人、家庭、社會、政府部門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來綜合考慮應對策略,構建起強大的心理、社會支持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維護和促進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滿足被護理對象的身心健康需求已成為護理工作發(fā)展的方向。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空巢化趨勢下所產生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問題、社會問題,都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因此,積極發(fā)揮護理人員的作用,對于解決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影響。護理人員可以指導空巢老人提前做好空巢的心理準備,并指導其做好空巢后的心理調節(jié)和心理保健,如保持社會化、再就業(yè)、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等。幫助空巢老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護理,防止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fā)生。
同時要加強空巢老人的慢性疾病管理,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對其身心健康狀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以便實施預見性的防護措施,從而預防心理危機的發(fā)生。社區(qū)可以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精神贍養(yǎng)”,使之有強烈的心理歸屬感,因此要以空巢老人的護理需求為導向,大力發(fā)展社區(qū)護理服務,為空巢老人構建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針對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疾病問題,社區(qū)可以邀請高年資、有經驗的退休護士經常進行家庭訪視,通過陪老人聊天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疏導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此外,由于空巢老人需要的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務,都是護士的優(yōu)勢所在,由護士開辦的民營托老所在老齡化和空巢化進程中發(fā)揮的作用值得思考和探討。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公共問題和重大的社會問題。從研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出發(fā),探討用護理手段或措施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優(yōu)質的老年護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戰(zhàn)略目標,已成為護理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