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撫順西露天礦 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
麗麗桑
遼寧撫順,東北的工業(yè)重鎮(zhèn),清朝在關外的龍興之地。這是一座充滿了渾厚工業(yè)氣息的城市,是一座以煤炭而興盛的城市。撫順自建國伊始便素有“煤都”之稱號,當?shù)氐牡V源豐富、質量優(yōu)秀且埋藏條件好,煤層平均厚達五十米,為世界上罕見的特厚煤層。
以前老一輩人提到,去撫順一定要做的四件事為:“上水庫、下大坑,進監(jiān)獄、學雷鋒”,這其中“下大坑”的大坑就是指當時位于撫順的亞洲最大煤礦——西露天煤礦。這座“大坑”聞名全國,享譽世界,是當時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大型露天礦。
西露天礦的具體位置在撫順煤田西部,渾河南岸,千臺山北麓距離沈陽市40公里,距離大連市400公里,交通極為便利。
礦坑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2公里,總面積約為13.2平方公里,開采垂直深度388米,總空間為21億立方米。西露天礦的礦坑可不是一般的大坑,它的面積相當于半個澳門,另據(jù)中央電視臺報稱,西露天礦的坑底就是中國大陸最低點。
西露天礦主要出產優(yōu)質動力煤和油母頁巖,主要產品為煤炭和油母頁巖富礦,煤炭為長焰煤和氣煤。作為世界上唯一集煤炭、頁巖油、瓦斯發(fā)電和余熱供暖為一體的煤礦,西露天礦是世界資源利用最好的煤礦。從1914年開采到現(xiàn)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從興盛到資源枯竭,西露天礦見證了中國煤礦工業(yè)文明發(fā)展和進步。
1948年11月1日撫順解放,1949年恢復生產。新一代礦工為新中國貢獻了十億噸煤,產量和質量均屬全國之最。所以,撫順作為“中國煤都”是當之無愧的。
1958年,毛主席視察撫順西露天礦,提筆寫下了“大鵬扶搖上青天,只瞰煤海半個邊”的詩句。鄧小平、江澤民、朱德、喬石、朱镕基、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多次到參觀臺視察并提筆留字,至今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國際友人及省內外各界人士來這里觀光旅游,飽覽亞洲第一大露天礦坑的神奇景觀。
西露天煤礦的衰落始于1980年代。改革開放的中國,重工業(yè)不再受到青睞。撫順和中國東北重工業(yè)基地的大部分地區(qū)一樣,陷入了經濟緩慢衰退的泥潭。經過100多年的開采,曾經的亞洲第一煤礦已瀕臨枯竭??梢哉f,撫順煤礦從興盛到資源枯竭見證了煤礦工業(yè)文明發(fā)展和進步,為新中國的工業(yè)建設留下了濃重的華彩樂章。
撫順煤礦博物館
資源的枯竭讓撫順這座“煤都”不得不轉型發(fā)展,2011年,撫順工業(yè)文明的經典標志、工業(yè)旅游新亮點——撫順煤礦博物館落成開館,它標志撫順工業(yè)旅游的興起,也使得撫順的產業(yè)轉型駛入了快車道。
展館充分展示了撫順煤礦百年發(fā)展的歷程,紀錄了撫順礦業(yè)在新的歷史機遇中跨越發(fā)展的步伐,全景化展現(xiàn)了撫順礦業(yè)未來的發(fā)展韜略和美好藍圖。
在參觀過程中,游客不僅能夠詳細了解撫順煤礦的煤質,撫順獨有的煤炭衍生物質及開采工藝,還能在“烏金墨玉”、“煤海之珠”兩大展廳里觀看彌足珍貴的煤精雕刻品和琥珀精品,那遍布其間的動人的歷史光澤,幾乎每一次閃爍都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和驚嘆。此外,游客在瞭望塔上還能飽覽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的神奇景觀,觀看日常開采煤炭的真實場景。
博物館在建筑構制,布展方略,陳列體例以及創(chuàng)意內容等方面也獨具匠心,充分體現(xiàn)了撫順煤礦特色的“六大特色”,即“百年特色”(1901年開采至今)、“煤都特色”(撫順因煤而興)、“領袖特色”(多位國家領導人到此視察)、“第一特色”(亞洲第一大露天開采煤礦)、“獨有特色”(彌足珍貴的昆蟲琥珀和煤精雕刻品),并配合獨到而巧妙的設計理念和個性而精致的創(chuàng)意手段,使整個展館達到了縝密勾畫,合理布局,巧妙銜接,渾然天成的效果。
如今,西露天礦是遼寧省第一批入選國家工業(yè)旅游示范點的工業(yè)旅游項目之一,已有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友人以及全國各地的旅客來這里觀光旅游,飽覽十里煤海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