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桓仁米倉溝將軍墓
元緯
米倉溝將軍墓位于遼寧省桓仁縣雅河鄉(xiāng)米倉溝村北500米處的一條山崗上,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它的周圍內弧形分布著13座封土石室墓,有的墓室內存有壁畫,該墓群保護范圍為:以將軍墓頂部中心為基點,向東一百米,向西五百米,向南三百米,向北一百米。
米倉溝將軍墓是高句麗時期的一座大型封土石室壁畫墓,該墓封土邊長41~45米,底邊周長172米,高7.2米。墓室由甬道、南北耳室、主室等部分組成,皆以雕琢精工的巨石砌筑,甬道長5.4米,寬1.48米,頂部鋪筑平整的大石,由外向內分三段呈階梯狀逐層遞減,高1.6~2米。南北耳室位于甬道兩側,大小相若,平面呈長方形,長1.6、寬1.17、高1.65米。
主室平面呈方形,邊長3.56米,地面以磨制平整的大石鋪砌,南北各置一具長方形石棺床,石棺床均由獨立的巨石修琢而成。墓室頂部為平行疊澀藻井,最上面扣壓一塊覆斗狀大石。由底至頂,墓室通高3.5米。墓室壁面抹有一層薄薄的白灰,白灰面上繪有壁畫。壁畫內容以排列有序的側視蓮花為主題,營造出一種清麗的氛圍,這種壁畫內容,可能和高句麗崇佛有關。
此外,墓內壁畫還有雙龍紋、變形蓮花紋、王字云紋等,其中雙龍紋中的龍的形象,與中原地區(qū)戰(zhàn)國秦漢文物中常見的龍紋有相似之處,由此可見中原文化對高句麗文化的影響。將軍墓封土高大,墓室宏偉,出土隨葬品規(guī)格較高,分析墓主人應是地位顯赫的貴族或具有更高權勢的皇家人物。
米倉溝將軍墓對于研究高句麗墓制葬俗、繪畫藝術、佛教信仰以及高句麗壁畫墓的編年,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將軍墓里的金馬駒的故事
雅河鄉(xiāng)米倉溝村在桓仁縣城的南邊,離城二十多里地,三面是水,一面靠山,誰見了都說這個地方的風水好,所以村邊上的小山崗就有一座將軍墓。將軍墓是用崗上的粘黃土堆成的,高高大大,底座有一、二百步長,高矮也有十幾丈高,誰也說不清是什么時候有的。誰也不知道埋的是什么樣的將軍。都說將軍墓里有個金馬駒陪伴著將軍,那是將軍活著的時候胯下的戰(zhàn)馬變成的,可是誰也沒見過。不過,可有個金馬駒的故事。
不知是哪一年,反正是很久很久以前,有個老財主財迷心竅,聽說將軍墓里有金馬駒,就坐條大船,帶著十幾個狗腿子從大老遠的上游趕來。白天他們藏在林子里,晚上出來打著燈籠掘墓。第一天挖了三丈深的黃土,第二天挖了三丈深的白灰,第三天挖了三丈深的木炭,三天以后,撬開了一尺多厚、一人多長的大石板,這才進到墓里。
墓里挺寬敞,有石床、石桌、石凳,和數(shù)不清的陶器,墻壁上有畫、有字。這些東西老財主都不稀罕,他領狗腿子找了個遍,才在一個不顯眼的地方看見了一點點光亮,走近一看,是一盞玉石做的長明燈,燈光一閃一閃的。長明燈坐在一只小馬駒上,小馬駒金煌煌的,神氣活現(xiàn),閉著眼,四條小胖腿站得溜直,馱著長明燈,模樣真招人愛。老財主一巴掌打滅了長明燈,把金馬駒搶到手,顧不得細看,就揣在衣袖里了。墓里長明燈滅了,陰森森的,冷風嗖嗖,還有怪動靜,這兒響一下,那兒響一下,不知怎么的,燈籠也滅了,好怕人!財主和狗腿子趕緊跑出來,跳上大船就往回搖。
搖出五里多地,船進大流了,老財主的心才定下來,才想起掏出金馬駒看看。這一看不要緊,金馬駒叫日頭一曬,江風一吹,“刺刺”地一個勁長,開始才耗子那么大,一會功夫就長成兔子那么大,后來又長成毛驢那么大,駱駝那么大。老財主看見金馬駒見風就長,越長越大,心想這回可發(fā)個大財,誰也沒有他的金子多,高興得哈哈大笑,直流哈拉子。不料,駱駝那么大的金馬駒忽然睜開眼,打個響噴,四只蹄子也不安分了,在船上又蹦又跳,見人就咬,把木船弄得晃晃蕩蕩,往左一偏,進半船江水,往右一偏,又進半船江水,眼瞅著船就沉了,翻了,老財主和狗腿子全都被扣在船底下,嗆死了,一個也沒露出頭來。再聽那金馬駒長長地嘶叫一聲,山也動了,水也停了,隨后金馬駒一個高兒跳上天空,一道金光,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有人說,親眼看見它跑回將軍墓去馱長明燈了??墒?,打那以后,誰也沒有再見到它,只留下個將軍墓里金馬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