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即墨明代兵部尚書黃嘉善
森囚
黃家是即墨五大家族之一,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家族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 黃嘉善。他生而聰敏,又深得伯父黃作孚教導,明萬歷五年中進士,歷任葉縣知縣、大同知府、寧夏巡撫、陜西三邊總督等職,后累升至兵部尚書。官運亨通之時,他也不忘家鄉(xiāng)、家族的發(fā)展,他曾受即墨縣令許鋌之邀為明萬歷版《即墨志》作序,他也是即墨黃氏第一個修家譜的人。雖然他一生戰(zhàn)功累累,政績耀眼,卻因一場家族災難的牽連被排擠在《明史》之外,但即墨縣城內“四世一品”的牌坊卻樹立了幾百年,仿佛在提醒人們記住這位明朝兵部尚書傳奇的一生。
出生不久哭聲嚇跑野狼
據《黃氏家乘》記載,即墨黃氏城里族一世祖黃景升,于明代初期由青州遷至即墨,家族一至四世的先祖?zhèn)儩撔膭辙r,家業(yè)由微而著。傳至五世黃正,他生了三個子,長子黃作孚嘉靖年間中了進士,成為黃家第一個登上仕途的人。自此開始黃家前后共出了8名進士,28名舉人,秀才、貢生、監(jiān)生更是不計其數,而其中為家族帶來榮耀最大的要數官至兵部尚書的黃嘉善。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黃正三兒子黃作圣的長子呱呱墜地。古時候通常有貴人降生都會天生異象,黃嘉善出生時天空雖然沒有突現霞光,也沒有仙人剛好路過門口,但他出生不久后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一面。即墨黃氏十八世后人黃象鐵先生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黃嘉善出生不久的一個夜晚,黃家來了位不速之客。只見門外閃過兩道綠光,一只饑餓的狼正悄無聲息地靠近,它以極輕快的腳步竄入院中,縱身將前爪搭于窗臺之上。正在此時床上的孩子破涕為哭,而當狼聽到黃嘉善的哭聲之后,竟然如臨大敵般狂奔而去。這孩子哭聲連狼都害怕,從此以后,鄉(xiāng)親們都斷言這個孩子長大后一定會大有作為。而黃嘉善也沒有讓人們失望,六十年后,他因在“三邊大捷”中全勝而歸被萬歷皇帝賜予“四世一品”的榮耀,不僅祖孫四代加官進爵,還在即墨城內立下了“四世一品”的牌坊。據了解,過去城里單為黃嘉善立的牌坊就有7座之多,其聲名就可想而知了。
自幼受黃作孚教導
說起黃嘉善的成長,就不得不先說說他最愛的伯父黃作孚。黃作孚是黃家第一個考取功名的人,雖然官只做到高平知縣,但在即墨人人知道他的才學出眾、品德高尚,之所以早早辭官回家,皆因不愿與當朝大奸臣嚴嵩同流合污,到高平上任不過兩年就被嚴嵩的黨羽誣告被朝廷罷了官。黃作孚回到家中后,也有不少達官貴人聞名而來,出重金請他去當家庭教師,但都被他回絕了。黃作孚要留在即墨城教更多的孩子,不僅教授《四書》《五經》,還要教會他們怎么做人,當然,對于自己這個天資聰穎的侄子,黃作孚更是格外上心。
“在黃作孚的循循善誘和嚴格監(jiān)督之下,黃嘉善的學業(yè)有了很大的進步?!秉S象鐵表示除了題海戰(zhàn)術,黃作孚還不忘對侄子進行素質教育,常帶他去有學識的朋友家做客。
有一天,黃作孚領著年幼的黃嘉善逛即墨城,爺倆來到一個巨大的門樓前。這門里住的,就是即墨知名鄉(xiāng)賢藍田。因為都是飽讀詩書的學者,所以黃作孚和藍田很有共同語言,于是兩人漸漸成了忘年交。黃作孚雖是藍家的???,但領黃嘉善來還是第一次。此時,年逾古稀的藍田正躺在家門前的竹藤椅上乘涼,看到黃嘉善正騎在黃作孚的脖子上,笑著出了上聯:“騎父作馬?!睕]想到,年幼的黃嘉善竟不假思索地馬上回答:“望子成龍。”藍田的眼睛頓時睜開了,看著眼前這個六七歲的小童欣慰地笑了,不禁贊嘆道:“孺子可教,墨邑即墨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十年??!”
“居家與鄉(xiāng)人講求古禮,墨邑文物與有振起之力?!笔恰都茨h志》中對黃作孚的評價,黃嘉善就是在伯父努力為他營造的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著、學習著,黃作孚的正直感染著黃嘉善,這也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傳說千年狐仙曾給他算過命
十六歲之后黃嘉善去了即墨縣學讀書,全即墨的青年才俊全都聚集在這里,但黃嘉善依然是這其中的佼佼者,在學堂之上唯有一人可與他比肩,那就是即墨周氏家族的周如砥。兩人家境相似,才學相當,十分投緣,大家都覺得這兩個孩子日后一定會有出息,不僅是因為他們天資聰穎,還因為狐仙的一個預言。即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說有狐仙曾給黃嘉善和周如砥算過前程。
傳說有一天下午,黃周二人正在讀書,原本晴空萬里的天空突然陰成了鍋底,一個閃電從天上滾到書房里來,骨碌碌直響。突然,不知從哪里鉆出一個身高一尺多的花白須發(fā)小老頭,從地下噌地一聲跳到桌上來。那老頭左手抓住周如砥的手,右手抓住黃嘉善的手,說:“兩位小兄弟快救救我!快救救我!”“老先生,俺倆手無寸鐵,怎么救你?”周、黃兩人忙問。“拔下筆上的銅筆帽,就在這桌子上,你滾給我,我滾給你就行了?!崩先苏f。
兩人雖然不知是什么意思,但救人如救火,趕緊滾起筆帽來了。再看那老人笑了笑,“唰”的一聲沒有了。屋里的閃電像發(fā)瘋似的,圍著桌子直打轉,就是炸不開。可這二人似乎天生勇敢,不似文弱書生,一點兒也不害怕,非常投入地滾著筆帽,就當沒看見那閃電。一個時辰的工夫,閃電威風使完了,飄到了門外炸了個響雷,不見了,慢慢地天也就晴了。
“兩位小兄弟救我一命,叫我怎么報答呀?”兩人再抬頭看時,那老頭已經變得和常人一般高了。前邊這些事兒,私塾先生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他走過來向老頭作了一揖,說:“老先生,剛才是怎么回事???”老頭嘆了口氣說:“我本是千年狐精,今日在玉帝面前說了狂話,得罪了他,霹靂將軍拿起他的家伙朝著我來了……我抱頭猛跑,就跑到你書房來了。幸虧兩位高徒相救,剛才我躲在筆帽中才躲過一劫。大恩無以為報,這樣吧,我為你兩個學生算算前程吧。”
老人說著,便鋪開紙拿起筆,在黃嘉善面前點了四個點,又在周如砥面前畫了個酒盅,便嗖地一下竄出門外,消失無蹤了。這千年狐仙畫的圖雖然當時誰都沒看懂,但后來卻應驗了。黃、周二人學成之后進京趕考,雙雙金榜題名。黃嘉善官至一品,后來還被賜封了“四世一品”的榮耀;周如砥妙筆文章聞名天下,去了國子監(jiān)任職,他的職位正是“祭酒”(主管教育部門的官員)。
葉縣百姓為他立生祠
萬歷五年(1577年),黃嘉善考中進士,分配到河南葉縣做知縣。
據黃象鐵在《吾祖黃嘉善傳奇》一文中描述,黃嘉善上任前先是向河南的進士詢問當地情況,來到葉縣后也沒有直接去縣衙,而是走進鬧市,了解民情。通過與酒館伙計的攀談,黃嘉善了解到,前任知縣是個“河里的鱉吃盡,酒肆中的好酒喝盡,青樓的美女被嫖盡”的貪官,衙門風氣被搞得烏煙瘴氣,衙役們也凈跟著做些強搶土地、霸占錢財的勾當,民間怨氣很大。做完此番調查,黃嘉善就去縣衙上任了,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點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是游山玩水,吟詩作對地過起了逍遙日子,讓衙役們摸不清這位官老爺的脾氣秉性。
半個月過去了,一日黃嘉善升堂叫齊三班衙役和師爺。先是找了一個捕頭到了后廳單獨問話,但這捕頭狡猾得很,對于搶占百姓土地、官商勾結欺壓百姓的事,一問三不知。然后黃嘉善又叫來了師爺,非但沒有質問他,反倒和他天南海北閑聊起來,說了很久但就是只字不提葉縣的事,搞得師爺也很納悶。從后廳一出來,眾衙役就把師爺團團圍住,問他這么長時間到底說了啥,師爺如實相告,衙役們反倒都不相信了。原來先前進去的捕頭早把對話與眾衙役講了,大家正在商議對策呢,可是師爺卻說是跟知縣大人閑聊,衙役們怒了,懷疑師爺在說謊。
外面爭論得熱鬧,后廳里的黃知縣卻在暗自偷笑,他這一計正是要讓這幫人先起內訌。黃嘉善又叫來了一個年輕衙役,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師爺將你們都供出來了。你把你知道的說出來,我就免你的罪?!毕肫鹜馓玫那榫埃⊙靡坌恼f怪不得師爺不說呢,原來把我們賣了。你不仁,休怪我不義。于是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一口氣都說了。黃嘉善這次沒讓他出去,緊接著又叫進來一個衙役,還是那句話,不過又指了指年輕的衙役,加了一句:“他已經說了,你看著辦吧。”就這樣一個接一個,衙役們全都招了供。
黃嘉善認為葉縣民生凋敝之根在于衙役橫行,于是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造,他先是教衙役們讀《論語》感化其心志,此后又配合上嚴格的懲戒制度,經過幾次“杖責”之后,衙役們的行為也大有收斂。雖然嚴格,黃嘉善卻也不是一點不講人情。一次一個衙役又犯了毛病,應依法嚴懲,但就在板子舉起的一瞬間,黃嘉善叫了暫停,這一停就是整整一年。眾人不解,他解釋道:“吾聞此人新娶婦,若杖責,其父母必以為是此媳帶來諸不利,故厭惡之,朝夕笞罵?!痹邳S嘉善仁治和法治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下,很快就將葉縣治理一新。據《葉縣志》記載,當三年后黃嘉善調離此地時,百姓和衙役們遮道泣留,還為他立了生祠。
黃嘉善在葉縣當好官的同時,即墨也迎來了一位令人尊敬的縣令—— 許鋌。他為即墨人做了兩件大事:一是發(fā)展即墨農業(yè)經濟,一是編縣志。也許是因為惺惺相惜,1580年,許鋌特別邀請時任葉縣知縣的黃嘉善為萬歷版《即墨縣志》作序,文中對于當時即墨貧而頑的問題上,兩人的答案驚人一致。(作者:黃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