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民俗文化
高陽郎
迪慶地區(qū)的居民以藏族為主,因此,民族節(jié)日大多為藏族的節(jié)日,而藏族的節(jié)日幾乎都與宗教有關。
賽馬會 農(nóng)歷五月初五
藏族一年一度的端陽賽馬會(又叫天馬節(jié)),在海拔3288米的中甸草場上隆重開幕,節(jié)日期間,人們舉家出游,在山腳壩邊搭帳篷,野炊、宴客。
等到賽馬會開始時,人們便齊聚在寬敞的草坪上,觀看各地騎手的精彩表演。賽馬有比速度、比步法、比馬上槍旗、跑馬拾物等。
格冬節(jié) 藏歷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
每年的“格冬節(jié)”在松贊林寺舉行,意思為九樣食物燴煮聚餐之意,主要活動是進行面具舞,氣氛神秘,持續(xù)時間為1天。
香格里拉弦子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七至初九
各鄉(xiāng)鎮(zhèn)選派出民間文藝表演隊,前往德欽縣城參加民族民間文藝、服飾表演。內容有具有德欽特色的弦子、熱巴及民間各種舞蹈;有祝酒、祝福的歌及各種民歌,以展示民風民俗、弘揚民族文化。
登巴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十五
登巴節(jié)是尼汝藏族具有濃郁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又是藏族農(nóng)業(yè)地區(qū)生產(chǎn)性傳統(tǒng)節(jié)日。屆時,男女老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舉行集體祭祀山神、仙人洞和育嘛呢經(jīng)儀式,消災驅邪。
迪慶民間文化
民間故事傳說:迪慶州有著神奇而深厚的民間文學的土壤,折射著藏族等各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形態(tài)。神話、故事、傳說作為遠古的、神圣的對人類本身、對自然萬物的詮釋,在今人看來更意味深長。藏族民間有歌體形式和散文體形式淬的人類起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人類再生神話,有史詩《格薩爾王傳》以及各類英雄神話和各類降妖伏魔神話,還有來源于經(jīng)典的和民間的解釋自然萬物的神話。迪慶境內各民族民間故事十分豐富,各民族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從總體上看,有動物故事、魔法故事、生活故事、機智人物故事等,蘊含著各民族的智慧與樸素的人生觀。
民間歌舞歌謠:迪慶境內居住著26個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就有9個。在迪慶這個“歌的海洋,舞的故鄉(xiāng)”里,各民族的歌舞絢麗多姿,五彩繽紛。有藏族的鍋莊舞、弦子舞、情舞、熱巴舞,傈僳族的阿遲目刮瓦克、瓦克克、阿樸比克,納西族的東巴舞 、阿里利 、滿達,彝族的跳樂 、打歌,普米族的對歌比賽……。每當雪山披上銀衫,草原穿上了月光織成的紗良,山寨燃起彤紅明亮的篝火,隨著弦子的聲音或嘹亮的歌聲,人們匯集攏來,盡情歌舞,這里便成了歌舞的海洋。迪慶各民族世代蘊育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往往就體現(xiàn)在世代蘊育、常盛不衷的民間歌舞歌謠中。特別是藏族,在俯娛樂時要歌舞助興,在人生禮儀中以歌舞貫穿,在勞動生產(chǎn)中以歌相伴,在山野原野中也常常綽吭高歌,年輕人談情說愛更離不開歌。
民間工藝美術:迪慶各民間對工藝與美術情有獨鐘,在藏傳佛教寺院與藏族民居中,可要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壁畫,所表現(xiàn)的多為佛教內容,宗教色彩濃厚。有佛像、菩薩像、宗教人物像、說法圖、寺廟圖、佛經(jīng)故事,以及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等。還有各種雕塑、唐卡畫、酥油花、東巴畫、地毯、土陶等。豐富的民間工藝美術充分表現(xiàn)了迪慶各民族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