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風(fēng)俗 新婚之前看門頭
振嵐氏
新婚之前“看門頭”這種民俗,在肥西縣的農(nóng)村沿襲至今。
什么叫看門頭?就是大姑娘在出嫁之前,在其母親與親友的陪伴下,首次到男方家看看,這就叫“看門頭”。其實在看門頭之前,雙方家長就所謂的“孝心費”(即彩禮)、“三金”(即金戒指、金耳環(huán)、金項鏈)、“車居”(即摩托車、新房)談妥之后,由男方家選個黃道吉日,女方家去男方家看門頭??撮T頭,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訂婚的一種禮儀。
看門頭這個民俗,在農(nóng)村是很隆重的,一點馬虎不得。放煙花爆竹,撒糕點糖果,以示尊重女方。在看門頭當中,如果因一句話或一件事不妥,婚事就可能泡湯。
解放初期,肥西縣北方的一個村落看門頭,一掛長長的大鞭炮放響一半后,斷了,女方視此為這樁婚姻只有半路夫妻不得到頭的象征,于是就調(diào)頭走了人,本來的歡歡喜喜,變成凄凄零零。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肥西與六安的交界處,有一家女方去男方看門頭。剛到村邊,女方提出兩千元的“看門頭費”,男方認為這太不靠譜,但又沒奈何。因為家里擺了喜宴,賓客盈門,不同意不就“瞎火”(土話:完了)了?媒人來回傳話幾次,女方堅持“沒兩千看門頭費不行”。男方家臨時也借不到這筆錢,準新郎急得哭了。賓客們見此局面,欲走。這時,來男主家吃喜宴的村團支部書記“亞蘭”(化名)突然站出來說:“大家不要走,喜酒照喝,她不看門頭,我來看!”原本一場山村悲傷故事,最后還是有了喜劇結(jié)局。
還有這么一戶農(nóng)家,家里本來很窮,女方家提出的條件不能不答應(yīng)——因為孩子大了??墒牵诳撮T頭那天的酒宴上,男方“撲通”一聲跪下來,哭著對女方的父母說:“大伯大媽,我家太窮了,我爸媽答應(yīng)的條件根本辦不到,我不能騙你們。這頓酒宴算是我向二老賠禮,婚姻的事算了,我不是不愿,我太愛她,只是我家拿不出。我不怪我的父母,他倆這么大了還在為我操心,只怪我無能,望請大伯大媽務(wù)必原諒……”
他這一席話,深深打動了女方的家人與親友。她爸說:“你這孩子太忠實了,這個忠實是花錢買不到的,是筆財富,我算是找對女婿了,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這份對父母的孝心,只要你的忠厚老實。”
原本的一場悲劇,變成了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