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飯的來歷
淺月流歌
在大年三十這一天,要吃一頓“團圓飯”。這“團圓飯”就是把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東西放在一起做著吃。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老員外,家里雇了一個好廚師,老員外有一個獨生子被抓去當(dāng)了兵,眼看要過年了,老員外兩口想起兒子一年都沒給家里來個信兒,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成天板著臉,沒一點要過年的意思。老廚師看在眼里,心里為老倆口傷心,可他也沒什么別的辦法,只想把飯做的好點兒,也叫老倆口高興點兒。三十兒這天,老廚師一早兒到街上買了些鴿、雞、魚、青菜,在廚房里做好了,正想端去,老員外的獨生子回來了,老員外可高興了,拉住兒子問這兒問那。這一下可又難壞了老廚師,菜只做兩盤,是給老員外兩口準(zhǔn)備的,可這下成了三個人,端上去兩盤菜多掃興,若再做一盤吧,菜又不夠,這可怎么辦?想了一會兒,老廚師有辦法了,他把做好的菜和剩下沒做的菜堆在一塊炒了一個大盤端了上去。老員外吃一口大盤菜,覺的味道不錯,就問:“這叫啥菜?味道真好?!崩蠌N師也不知道啊!他想:您家今天團圓了,我是為了您團圓才做出這樣的飯。就隨口說:“團圓飯”。
從此,這種飯便留傳下來了,每年三十這一天,人們就做一次“團圓飯”,表示全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