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zhèn)遠元宵龍燈會
溫酒伴月落
鎮(zhèn)遠元宵龍燈會,是鎮(zhèn)遠人極其喜歡和非常熱鬧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它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鎮(zhèn)遠元宵龍燈會,2007年5月29日,被公布為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黔東南州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目錄,2006年12月30日被公布為鎮(zhèn)遠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鎮(zhèn)遠元宵龍燈會俗稱玩龍燈,所玩龍燈分為彩龍、滾龍兩種。其中,滾龍又叫硬龍。每年正月初三以后開始制燈,初八出燈,十五元宵午夜結束。十六、十七夜晚接龍燈入宅鬧寨,祈求龍王賜福。硬龍制作包括選竹、破竹、鋸料、扎筋、上節(jié)、編圈、圍布、涂彩等十幾道工序。用竹條捆扎龍身、外圍彩綾,涂上各色印記。有龍身龍頭、龍寶。龍長短不一,最長的有30多節(jié),特點是:龍頭雄俊昂揚,龍身渾圓強壯,龍尾翹立飄逸,龍身披彩色布綾,尨腹點紙扎油燈。敲打激昂鑼鼓,催動助興,條條巨龍栩栩如生,上下翻騰,氣宇軒昂,紅光閃爍,耀眼奪目。參加玩龍燈的都是鎮(zhèn)遠城關的各方百姓,各個龍燈隊籌劃周密、管理嚴格,推獻出德高望重的長者為龍頭,統(tǒng)一指揮玩龍燈。各隊玩龍燈、花燈、牌燈、劃旱船、踩高蹺、耍貝殼、舞獅子、歌舞表演等十幾項民間傳統(tǒng)藝術。單位、商家、住戶紛紛,擺放糖果,鳴放鞭炮,熱情接燈,人山人海。整個鎮(zhèn)遠城火樹銀花,一片歡騰,沉浸在無限歡樂的海洋之中。
元宵龍燈會是鎮(zhèn)遠人極其喜愛和非常熱鬧的自娛自樂節(jié)日,是古城奇特、長盛不衰的節(jié)日習俗和民間藝術。 鎮(zhèn)遠龍燈歷來已久,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很有名了,鎮(zhèn)遠龍是鎮(zhèn)遠人用篾條編制的,俗稱硬龍,表演起來力量感十足。每年春節(jié)期間,鎮(zhèn)遠縣12個社區(qū)都要進行龍燈表演。各個社區(qū)的龍燈通常在正月里要游走每條古街古巷,祈祝豐收、驅趕邪惡。
玩龍燈又叫龍燈會,表演活動都在夜間進行,是古城百姓每年春節(jié)期間自發(fā)組織舉辦的大型民間藝術節(jié)。玩龍燈長達半個月,參加玩龍燈的有鎮(zhèn)遠城關的各方百姓。各個隊組籌劃周密、管理嚴格,推選一德高望重的長者為燈頭,統(tǒng)一指揮玩燈。正月初一至初七,各項準備工作就緒。正月初八,各隊將陸續(xù)出龍亮燈,燈頭提燈率隊,依次為橫幅旗幡、竹編鳥獸牌燈、紙扎造型花燈、鼓樂演奏、踩高蹺、劃旱船、耍蚌殼、舞獅子、玩龍燈,歌舞表演等十多項民間傳統(tǒng)藝術。正月十二,各隊亮燈后,手舉若干燈籠火把,開始玩龍燈。不少單位及家庭在門前擺上煙酒糖果,鳴放鞭炮,熱情接燈。應邀隊組接受饋贈,便在接燈處圍成圓圈,縱情展演各種技藝和節(jié)目。隨后是舞龍表演。
鎮(zhèn)遠龍是竹編硬龍,龍頭雄俊昂揚,龍身渾圓強壯,龍尾翹立飄逸,紅黃藍紫,色彩各異,長達二十多節(jié),腹內點燃油燈。舞龍壯士身著各色古裝,頭系布巾,英姿矯健,動作敏捷。舉柄揮舞起來,龍口銜寶,上下翻騰,形同真龍,栩栩如生。觀燈者此時興起,用爆竹禮花射龍助威,只見龍身在火海云濤中時隱時現(xiàn),抗爭拼搏,場面壯觀精彩,震撼心靈。玩龍結束,父母帶著幼兒穿過龍身,祈求龍王爺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正月十五入夜,各龍燈隊到達街道指定地點。這時,十多萬縣內外及國內外觀燈者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云集古城。家家門前掛紅燈,幢幢高樓飄彩旗,人山人海波濤涌,大街小巷喜盈盈。八時整,元宵燈會開始,上千人的龍燈隊同時表演,各施其藝,大顯其能。鑼鼓聲、音樂聲、鞭炮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回蕩夜空。整個鎮(zhèn)遠城火樹銀花,金光燦爛,掌聲雷動,一片沸騰。午夜時分,春節(jié)龍燈會民間藝術節(jié)在涌動迭起的高潮中落下帷幕 。
羊坪鎮(zhèn)玩龍燈:
村寨都有玩龍燈的歷史,舊時稱為“燈院”每年春節(jié)期間(即農歷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是玩龍燈的時節(jié)。一般是過了正月初一,逢屬“水的天開始出燈出燈有出燈議式”。到過了正月十五又逢“水”的天化燈,化燈又有化燈議式。玩龍燈以龍“為主”,伴之有“鯉魚精”、“蚌殼精”、“蝴蝶、對蝦、猴子翻果、走馬燈、鮮艷多彩的花燈、牌燈等。玩龍燈,少則30 人以上,多則上100人。入夜以后,龍寶、龍頭、龍身、龍尾和各種彩燈都點上蠟燭,燈火通明,敲鑼打鼓熱鬧非凡。每晚從天黑要玩到天亮,要走好幾個寨子,一寨連一寨,一戶挨一戶的“接龍”有的寨子還要“討燈酒”。
龍到每一家,主人要點上香火蠟燭,擺上“敬茶”、糖果粑粑、酒、紅錢(多少不限)等物后,站在大門邊放鞭炮迎龍。龍燈依次繞堂屋一圈,這時,龍燈里的隨龍“歌手”。也稱“講話吉語”“講敬語”大意是視主人在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大吉大利、大發(fā)大旺。若遇有的人家是新添貴子、新造華居等,還要“開財門”擺上月月紅,還有的吉語是恭賀主人的房屋修得好,還有的是“盤歌”,歌手與主人以歌的形式盤問龍燈根源、地方風物、歷史故事等。非常優(yōu)雅動聽,文化底蘊非常豐富。當每逢一個大的院壩里,就要進行“耍龍”,鑼鼓使勁的敲、鞭炮越放越多,龍玩得越起勁,越好看,一片火樹銀花,人們互不能語,凡玩龍燈的寨子,你的龍燈來我寨,我的龍燈去你村。一方面看誰的龍燈扎得好,畫得好,耍得有藝術,二是互相走訪,增進民族團結友愛。在鄉(xiāng)下,一般玩龍燈,寨與寨之間相互的燈在路上和寨中盡量避開,互不相逢,若萬一相遇時,龍頭不得高于對方,只能互相平平而過,為了避免扯皮矛盾,一般是以老人上前提燈龍。
羊坪鎮(zhèn)玩龍燈相傳起派于唐代,羊坪境內玩龍燈的歷史起源無法查考,只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被列為“四舊”被禁止,1976年以后,重新恢復這一活動。按照當?shù)氐拿褡辶曀?,認為玩龍燈可以兆吉祥,可以“消災、滅禍、除瘟役”。如果一個玩燈的村寨幾年不玩燈,將會出現(xiàn)“不祥之兆”。為了贏得龍賜吉祥,有的人家要扯龍胡子(龍髭)抱雞崽,要討玩龍的白蠟燭點亮,討搭龍的紅布給兒童捆腰帶等等。是寄希望于龍的好運。
青溪鎮(zhèn)的龍燈與鎮(zhèn)遠古城、羊坪鎮(zhèn)的龍燈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