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zhèn)遠元宵龍燈會(3)
溫酒伴月落
鎮(zhèn)遠古街—龍燈表演
元宵龍燈是整個活動的中心看點。鎮(zhèn)遠古城這龍扎得大且還較長,說它“大”是指龍身粗壯,整條龍的“節(jié)數(shù)”就多,這樣的龍有二十來節(jié),這樣就顯得隊伍龐大。整條龍最復雜就要數(shù)龍頭了,望眼看去,那龍頭上兩只帶叉的犄角向上翹著,張著血盆大口;兩只眼睛由于安了小鏡片,還會反光;特別是龍鼻子上的兩根長須,上邊安了兩科絨球,搖搖晃晃,使得整個龍活靈活現(xiàn)的!
為了與長龍協(xié)調(diào),龍頭扎得高大雄偉,但支撐在地上時又不能高過耍龍頭的人,否則耍起來就很費勁!一般的,除了龍頭,龍身支撐在地上時,與耍龍人平肩高最省力。龍身以節(jié)為單元,這“節(jié)”實際是一個支撐架,在鋤把般大小的木棍的一端插上像豬仔籮似的竹籠,里邊有插草鞋板燭的孔,點上草鞋板燭就顯得燈火通明。從龍頭到龍尾,用三四根大楠竹片辮成龍脊背,在編辮龍脊背時,每間隔一尺左右都要加編并固定一個蔑圈,每隔兩米左右就將“節(jié)”安上去,龍肚兩邊也由楠竹片綁牢,再用兩塊長長的、能透光的黃布把整個龍身裹起來,但上下兩面不能裹,上邊要能讓草鞋板燭煙出去,下邊要能讓空氣進來。在作為龍身的黃布上,用削成月牙形的苕(鎮(zhèn)遠古城將紅薯稱為“苕”)印上顏色作為“鱗甲”,龍尾扎得有些夸張,就是故意把尾巴搞得長長的,在“?!睍r,好用其掃向人群,以維護場地的寬敞!
龍燈隊伍
在每支耍龍隊的隊伍里,高手是最前邊?!袄C球”的與耍龍頭的倆人,?!袄C球”的要會“逗”,耍龍頭的要會“隨”。龍頭在前邊繡球的“勾引”下要能及時“追隨”;耍繡球的還要會“清場”,要善于在那人山人海、相互簇擁的地方劃出足夠的活動場地來。只見他舉著會旋轉(zhuǎn)的繡球往人群邊慢慢的平掃過去,街邊圍觀的人群就忙不迭的紛紛往后靠,只要他這樣一引,龍頭隨之一跟,后邊的龍身自然就沿著這個弧線跟進了,當繡球劃拉到空中時,一條由彩燈組成的美麗弧線就顯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就這樣,繡球帶領著整條龍,在在鎮(zhèn)遠古鎮(zhèn)街道的空中劃出若干條美麗壯觀的彩虹!
這時只要你站在旁邊,就能明顯感覺到由大楠竹綁扎成的龍身在扭曲時發(fā)出的“嘎吱嘎吱”聲,伴隨著低沉而又宏大的“咚——,咚,咚——哐!咚——,咚,咚——哐”鼓樂聲,夾雜著“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震撼著歡騰鼓舞的人群!周圍人群盡情的喊著、叫著;放竹噓花的盡直把那繽紛的焰火筒對著龍身一個勁地搖晃著,所到之處,如同一道閃爍的星光瀑布從天而降!放黃煙的則將竹筒對著龍身不停的平行擺動,使得那黃煙在龍身上繚繞,讓人感到這條巨龍好似在云霧中上下翻滾,加上時不時“統(tǒng)——統(tǒng)”鐵炮聲,那場面簡直就是在大鬧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