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風俗習慣(3)
慕悅桑
獨龍族飲食風味
獨龍族有日食兩餐的習慣。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燒烤洋芋;晚餐則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飯為主,也用各種野生植物的塊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餅或粥食用。 獨龍族民間,仍然保留許多古樸的烹調方法,其中最常見的是用一種特制石板鍋烙熟的石板粑粑。烙制石板粑粑時,多選用阿吞或董棕樹淀粉,用鳥蛋和成糊狀,然后倒在燒熱的石板鍋上,隨烙隨食,別具風味。
獨龍族日常菜肴有種植的洋芋、豆莢、瓜類,也有采集的竹筍、竹葉菜及各種菌類,食用時通常都是配上辣椒、野蒜、食鹽后一鍋煮熟而食。冬季是獨龍族地區(qū)狩獵的旺季,獵獲的野牛肉是冬季主要肉食。食用野牛肉時,都先把牛肉風干,然后微火烘烤,再搗成絲狀,做成肉松或切成小塊,密封在竹筒內保存或隨身攜帶。
獨龍江還盛產各種魚類,以鱗細皮厚的魚居多。獨龍族食用魚時喜用明烤制或煎焙后蘸調料吃,并常把烤制的魚作為下酒的小菜。蜂蛹是獨龍族民間最講究的菜肴之一,有說獨龍族百歲老人較多,與常食蜂蛹有關。獨龍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頭、燒酒燜雞、吉咪等。
獨龍族的飲食方法由以前的石烹進入到現(xiàn)在使用鍋具,水煮、燒烤食物而食,喜食麻辣酥脆食品,嗜酒。最具特色的食品為石板粑粑,獨特之處在于以當地特產的一種石板當鍋,攤入蕎面漿烙制而成。另烤巖羊、燒大腸、燴吉咪、河麻芋頭等也獨具特色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