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蓮 最后的小腳女人村僅剩13人
恒宇君
古代的三寸金蓮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我們所了解的有關(guān)小腳的故事,似乎只能當做記憶而存在著。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存有“三寸金蓮”,她們在演繹著自己獨特的悲喜人生。隨著時間的流失,如今健在者僅剩下13人。
在福州市最東部、距臺灣馬祖僅0.5海里的福建省連江縣苔菉鎮(zhèn)北交村,那里八十九歲的老太太幾乎個個是“三寸金蓮”,她們至今仍保持著纏足習慣。
三寸金蓮的由來
古人的選美,首先就是比腳。而比腳選美又有很多的稱謂,比如說“賽足會”、“曬足會”、“蓮足會”等。這種選美比賽出現(xiàn)在明代正德年間,而又以山西和直隸兩地最盛。當時每逢佳節(jié)廟會,集市之上士女云集。這些女性或圍坐于空場,或坐于車中,蓋著蓋頭,不能讓人看到臉。但是她們在這時候會把自己的秀足露出來,當然,她們都穿著鞋襪。而由男性在一番品腳論足后,依次定出狀元、榜眼、探花。那些名列前茅的女性,會因此遠近聞名。而那些待字閨中者,也會因一個好名次而使自己身價倍增,非常容易物色個好人家。
高齡老婦人至今仍保持著纏足習慣
林美鳳獨自坐在木凳上結(jié)漁網(wǎng),見有人要拍照,非要進屋換好衣衫,重新裹腳后才肯出來。她是3歲開始纏足,16歲作為童養(yǎng)媳嫁給了當時村里最能干的漁夫,“從前裹腳時,比誰家女兒腳裹得最小,成年后就最多人上門提親?!倍楹蟮娜兆?,除了補魚網(wǎng)和料理家務(wù),林美鳳也曾因女紅(即婦女所做的手藝及成品)做得好,有出外務(wù)工的機會,但卻遭婆家斷然拒絕。
村里纏足婦均為童養(yǎng)媳
在苔菉鎮(zhèn),小腳女人由于纏腳不能務(wù)農(nóng),也不能走遠路,大部分甚至連苔菉鎮(zhèn)都沒有走出去。因為當?shù)亟煌ú槐?,使外面新思想不易傳進來;其次當?shù)厝硕家圆遏~為生,女人無需干重活,只要在家相夫教子即可,因此許多小腳女子甚至連村里都未走遍;
此外,北交村并不富裕,村里的裹腳女人均為福州長樂和連江其他村嫁進來的童養(yǎng)媳,而當時娶童養(yǎng)媳的標準就是比小腳。北交村所屬的連江縣苔菉鎮(zhèn),有900多年的歷史,在清朝末期,苔菉曾有過包括舉人劉品華在內(nèi)的“七賢士”,當時讀書人對小腳文化的堅守,也使這里的纏腳觀念更加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