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深受啟發(fā)的禪意故事(2)
厲蒼凌
6、世間什么是最珍貴的?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前的橫梁上有個蜘蛛結(jié)了張網(wǎng),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拜祭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經(jīng)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有一天,佛祖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里的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抬頭,看見了橫梁上的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有緣,我來問你一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么真知灼見。怎么樣?”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yīng)了。
佛祖問道:“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狈鹱纥c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去了五百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梁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你可還好?五百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認(rèn)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p>
又過了五百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風(fēng),風(fēng)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wǎng)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兩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
突然,又刮起了一陣大風(fēng),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難過。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五百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仍然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rèn)識,我讓你到人間去走一遭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16歲,已經(jīng)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的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金榜題名,皇帝決定在后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席間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fēng)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xiàn)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折服。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嫉妒,因為她知道,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也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兩位長者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于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wǎng)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象力未免豐富一點?!闭f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沒有一點感覺?”幾天后,皇帝下詔,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fēng)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天霹靂,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這樣對她。
得知消息后的幾天里,她不吃不喝,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后花園眾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鐘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yīng)。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闭f著就拿起了寶劍準(zhǔn)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祖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的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里來的呢?是風(fēng)(長風(fēng)公主)帶來的,最后也是風(fēng)將它帶走的。甘鹿屬于長風(fēng)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dāng)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兩千年,愛慕了你兩千年,但是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蜘蛛,我來問你,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徹大悟,她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xiàn)在能把握的幸福?!?/p>
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她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芝草深深地?fù)肀А?/p>
禪思禪悟:世上太多的人固執(zhí)地為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是已經(jīng)失去的東西,而放棄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這是多么的不值得呢?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xiàn)在能把握的幸福。
7、不知者無罪?
釋迦牟尼說法的時候總是顯得和藹可親,經(jīng)常說些弟子熟悉、愛聽的事物。為了使眾人能夠理解,他總是說得深入淺出,用大量的比喻娓娓道來,弟子們都覺得非常親切。
一天, 釋迦牟尼說法后,有個弟子向他請教“不知者無罪”是不是真的。
對于這個問題,釋迦牟尼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一個比喻:“現(xiàn)在有一把火鉗,它被燒得火燙,但肉眼卻看不出來。如果你去拿這把火鉗,是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yán)重,還是不知道它燒的火燙受害嚴(yán)重?”
弟子想了想回答:“應(yīng)該是不知道它被燒得火燙受害嚴(yán)重。因為不知道才沒有一點準(zhǔn)備,被燙的時候就來不及采取防范措施?!?/p>
釋迦牟尼和藹地說道:“是??!如果知道火鉗燒得火燙而去拿,就會心驚膽戰(zhàn)深懷戒心,不敢絲毫大意拿的時候不會用力去抓。可見,并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們就是因為不明真理,所以才會在苦浪里翻騰沉淪?!?/p>
禪思禪悟:往往是愚昧、懵懂的人才最容易受到最大的傷害,因為他們無法通過分析得知事件的背景和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只有“有知”才可以使人明智,找到真理。
8、四種馬
釋迦牟尼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弟子們靜靜地等待著佛陀的開示。
佛陀慈祥地說:“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dāng)主人一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前進(jìn)后退、或快或慢都能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厘。這就是能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p>
“第二種是好馬。當(dāng)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不能馬上警覺。但當(dāng)鞭子掃到馬尾的毛端時,它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yīng)靈敏的好馬?!?/p>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都毫無反應(yīng),甚至皮鞭抽打在皮毛上,它都反應(yīng)遲鈍,無動于衷。只有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地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開示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后知后覺的庸馬?!?/p>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時,它視如無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仍毫無知覺;知道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cè)的鐵錐,霎時痛入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初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p>
佛陀說:“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的眾生。第一種人聽說時間有變化無常的現(xiàn)象,生命有隕落生滅的情境,便能肅然警惕,奮起努力,立志創(chuàng)造嶄新的生命。就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p>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這就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到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p>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有經(jīng)歷死亡的煎熬以及肉身壞滅,看到顛沛流離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開始憂慮恐懼,善待生命。這就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打的皮膚之苦,才能幡然醒悟?!?/p>
“而第四種人只有當(dāng)自己病魔侵身,如風(fēng)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dāng)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這就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為時已晚?!?/p>
禪思禪悟:人生苦短,生命可貴,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時間,日益精進(jìn),像第一類馬一樣馳騁不息,不要等到來不及時方才后悔莫及。
9、填滿房間
有位禪師為了測試他的三個弟子哪一個最聰明,就給了他們每人十文銀子,讓他們用十文銀子買來的東西想辦法裝滿一個巨大的房間。
第一位弟子反復(fù)思考了很久之后,心想:“什么才是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低的東西呢?”最后他跑到市場上,買了很多棉花。但是買回來之后,只將房間裝了一半多一點。
第二位弟子與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在反復(fù)尋找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便宜的貨物。最終他挑選了最便宜的稻草,但是十文銀子也只能將房間填滿三分之二。
輪到最后一位弟子,前兩位弟子和闡釋都等著看他的答案。只見他手上什么東西也沒有的回來了。兩位弟子趕到非常奇怪,禪師卻暗暗點頭。這位弟子請禪師和另外兩位弟子走進(jìn)房間,然后將窗戶和房門緊緊地關(guān)上。整個房間頓時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了。
這個時候,這位弟子從懷了取出他僅花了一文錢買的火柴和一文錢買的蠟燭。他用火柴點燃了蠟燭,頓時漆黑的房間里一片昏黃的光芒。這片光芒雖然微弱,但是將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照到了。第三位第子成功地僅用了兩文錢填滿了整個房間。
禪思禪悟:故事中的第三位弟子聰明地完成了闡釋布置的任務(wù),我們是否也可以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呢?正如同便宜的蠟燭就可以填滿整個房間一樣,人們的心靈也不是大量金錢可以填充的,而需要一片真情和一絲溫暖才能填滿。
用一支蠟燭的光芒可以輕易地填滿整個房間;用一片真情、一絲溫暖也能夠填滿人們的心靈。
10、禪師的最后一課
一位著名的禪師即將不久于人世,他的弟子們坐在周圍,等待著師父告訴他們?nèi)松膴W秘。禪師突然問他的弟子們:“怎么才能除掉曠野里的雜草?”弟子們目瞪口呆,沒想到禪師問這么簡單的問題。
一個弟子說道:“用鏟子把雜草全部鏟掉!”禪師聽完微笑地點頭。
另一個弟子說:“可以一把火將草燒掉!”禪師依然微笑。
第三個弟子說:“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雜草!”禪師臉上還是那樣微微的笑。
第四個弟子說:“他們的方法都不行,那樣不能除根的,斬草就要除根,必須把草根都挖出來?!?/p>
弟子們講完后,禪師說:“你們講得都很好。這樣吧,寺廟后面那塊地已經(jīng)荒蕪了很久,雜草叢生。我將這塊地分成幾塊,你們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nèi),都將分的一小塊地。從明天起,你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出去地上的雜草,而我也將同樣運用我的方法。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在寺廟后的那塊地相聚吧?!?/p>
第二年的這個時候,弟子們?nèi)缂s相聚在那塊地旁邊,他們之前用盡了各種方法都不能除去雜草,早已放棄了這項任務(wù),如今只是為了看看禪師的方法是什么。
果然禪師所處理的那塊地,已經(jīng)不再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燦燦的莊稼。
弟子們頓時領(lǐng)悟到只有在雜草地里種上莊稼才是除去雜草最好的方法。
他們圍著莊稼地坐下,莊稼已經(jīng)成熟了,可是禪師卻已經(jīng)仙逝了,那時禪師為他們上的最后一堂課,弟子們無不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禪思禪悟:人的壞習(xí)慣有時就像雜草,祛除的最好方法就是養(yǎng)成一個新的好的習(xí)慣。人的心靈亦是如此要想讓心靈不荒蕪,只有修養(yǎng)自己的美德,不斷完善自身,才能讓心靈更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