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碭山初一、十五不串親習俗
文明醬
碭山有個風俗:初一、十五,一般不會去串親戚的,更不去探望病人。說是這兩天忌諱。
“農歷每月初一,為朔?!薄八分鞅保麝??!笔恰肮砣铡薄?/p>
十月初一,是標準的鬼節(jié),中國人悼亡的日子。據(jù)說此俗與孟姜女有關。流傳在甘肅西一帶的《孟姜女寶卷》中,就有這樣的唱詞:“十月里,十月一,麻腐包子送寒衣,走了一里又一里,我的郎君在哪里?”待她到了筑城工地,得知丈夫已亡,便嚎啕大哭,竟使長城崩塌一截。所以,十月一日,又叫“寒衣節(jié)”?!昂潞孟蛎隙瑹T外飛灰到遠郊,一串紙錢分送外,九原尚可認封包?!鼻宄堆嗯_口號一百首》中,就記載著每逢十月初一,到處燒紙悼亡的景象。
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既是人節(jié),也是鬼節(jié)。圍繞它所開展的一系列風俗,諸如上墳、祭祖、飲屠蘇酒、吃餃子、跳灶王、放爆竹、貼門神等,都是與驅鬼、勝鬼有關的。
十五呢?月滿月圓的日子,按說該無忌禁,可翻閱歷史資料,依舊有所講究。據(jù)考:漢末盛行的五斗米道,把天、地、水人格化了,尊為“三官”,并與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五三個月圓之期相配,稱為“三元”。其中,正月十五這天,是天官給人賜福,稱“上元”,要燃燭恭敬;七月十五這天,是地官給人赦罪,稱“中元”,要在家等候;十月十五這天,是水官給人解厄,稱“下元”,更不能出門。所以“十五”也不宜交往。
古時的“丟百病”習俗,也是湊初一、十五的夜晚,將平時煎藥的瓦罐及殘存的藥渣,偷偷倒在路口,讓餓鬼乞食,順便把病根也帶走。
看來,初一、十五的確是鬼日。串親和看望病人,都會帶去陰氣,令人忌諱。
現(xiàn)在講究工作效率,時間觀念又強,看望病人和朋友,多是抽空、擠時間、湊機會,顧不上查什么日子了。但這一習俗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往往誤用了此日會引起人家的不滿,一旦病人或其家屬覺察出來,當面指出:“今是初一,怎么……”你也不必尷尬,可順口糾正:“今是錯一呀!”,借“錯”與“初”的諧音避過這一天,既然錯一天,不是三十,就是初二了。
其實,這都是人們自我約束后的再自我解脫,沒什么科學意義,即便是生理學家現(xiàn)在已測定出,日月相距最近和最遠,都會對地球上的磁場有所影響,使心身不佳的人,情緒產生波動,但絕不是因別人看望而加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