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竹簾畫
慧美醬
竹簾畫是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品,曾被列為皇家貢品。它既實用,又是美化生活的裝飾品。竹簾畫在精編的竹絲卷簾上繪畫,通常運用具有傳統(tǒng)特色的國畫技法。
竹簾畫是四川首創(chuàng)的工藝美術品種。南充竹簾畫竹簾雅潔,圖畫富麗,具有濃郁的民族地方風味,被稱為“精工畫簾”。
竹簾畫的始創(chuàng)人是清末四川梁平縣石柱砰人方炳南。方炳南出身于民間紙扎藝人家庭,尤其擅用細薄的竹絲編織竹簾、竹碗等工藝品,后來,方炳南自己琢磨出一套畫法,即在纖細柔韌的竹簾上繪上花鳥,或寫意,或工筆,在上邊加桿,下邊安軸,這樣制作出來的竹簾不僅美觀,而且十分好賣。方炳南晚年曾任成都、重慶和梁平等地“勸工局”(即手工業(yè)作坊)局長,也培養(yǎng)了不少工藝人才。漸漸的,繪制竹簾的工藝也就傳開來,一直流傳至今。
竹簾畫即指在精編的竹絲卷簾上繪畫,南充竹簾畫通常運用國畫技法。據(jù)《梁平縣志》載,南充縣所產(chǎn)竹簾,“細如毫發(fā)密如絲”。光緒年間就發(fā)展了油漆彩繪的畫簾。早期多作轎簾使用;清末逐漸發(fā)展成為室內陳設畫簾形式。品種有通景屏、單條、斗方、屏風、帳檐、對聯(lián)、燈罩等百余種。
竹簾畫的編織非常平整柔軟,因有粉底堂心,詩畫作于上有傳統(tǒng)宣紙的感覺。最精湛的竹簾畫是采用蠶絲與竹線作經(jīng)緯交織,然后在簾子的幅面上畫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等,密不漏縫,如絲絹般精細潤澤。
竹簾畫的制作非常精細,首先是制作竹簾胚。成都竹簾畫選用的是邛崍山脈盛產(chǎn)的特長節(jié)結的慈竹,去節(jié)去皮、破篾拉絲,再制成粗細均勻斷面渾圓的竹簾胚絲。然后送到木制的人工織機上的貯絲筒中?!斑筮髲瓦筮?,木蘭當戶織”,織簾姑娘巧手揮舞、以竹絲代木梭,左送右引、機杼聲聲、胚簾漸成。之后修邊剪裁、裝木樞、噴清漆、上堂心,遂成白竹簾。
將白竹簾送至繪畫車間,畫工們按照設計圖稿要求,或白描或寫意,或淡雅或艷麗,細心繪制,復經(jīng)檢驗審核,才算大功告成。
在竹簾畫的基礎上,南充工匠們又加上蜀繡,繪制出竹繡簾。由于畫繡結合,竹繡簾發(fā)揮了兩種技藝的優(yōu)勢,也避免了各自的短處。如在熊貓圖、猛虎圖中,動物的毛發(fā)、人物的衣服等由于蜀繡的針法更加栩栩如生,質感極強,而臉部則采用繪畫技法,其感覺表情更傳神。
為了適應刺繡的需要,竹繡簾采用的竹簾胚經(jīng)線密度大大高于繪畫竹簾,因而竹繡簾的價格也就大大高于竹簾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