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 山康節(jié)
智暉
山康節(jié)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有許多類型的慶?;顒雍图漓?。
山康節(jié)是 布朗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第一天除夕,家家戶戶大搞衛(wèi)生,殺豬宰牛,做“厄糯索”,也稱 黃粑,是節(jié)日期間用來賧佛和饋贈親友的必備禮品。這一天早上,各家最晚輩的人要把自家做得最好的飯菜送到老人跟前,并跪著請老人吃飯,祝老人節(jié)日快樂,健康長壽。同時,伸出雙手,掌心向上,接受老人祝福。
第二天元旦是最熱鬧的一天,各村均舉行盛大的賧佛儀式和歌舞比賽,進行潑水狂歡等活動。只聽三聲馬蹄炮響,宣布可以 接新水了,各寨選出5—7人去山箐接新水。接來的新水要煮成中藥水拿去洗佛像,洗過之水將被大家爭搶回家給老人小孩洗臉,圖個吉祥如意。接著便是獻飯、堆沙、滴水、扶樹等祭祀祖先、神佛活動。
第三天,人們進山拜祭山神、祖先。全寨男女老少敲鑼打鼓,帶著祭品來到芒景后山的密林深處,舉行祭拜儀式。最后,人們都到龍?zhí)杜f址上載歌載舞,使往日寂靜的山林熱鬧非凡。
天剛亮開,村民們帶上準備好的河沙和用芭蕉葉包裹的米飯、粑粑、煙、茶等,陸續(xù)到公房前,圍著前一天搭建的面積約一平方左右的竹掌子,手拿點燃的蠟燭,口里念念有詞,依次繞著竹掌子走,邊走邊捏一撮米飯放在竹掌架上的 籮兜里,并把黃粑、煙、茶、水果、鮮花等掛在竹架上,名曰給佛祖和祖先獻飯。堆沙的人們則把沙捏成小團,放在掌子下的地上,每團沙代表一家人或一個人,祈求神佛、祖先保佑,平安幸福。
三響馬啼炮聲后,全村人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涌上公房。公房正堂置有佛像,早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在那里念經、拜佛。大伙用新水煮制的藥水洗佛像。接著進行滴水,七八人圍蹲一個盆,各自拿出從自家?guī)淼囊恢裢不蛞黄克?,一手拿點燃蠟條,靜聽佛爺念經,當經念到某一內容時,各自把水向盆里倒一小點,意思是給已經逝去的先人送水。 最后一個項目是扶樹。各寨公房前均有一棵神樹,每年山康節(jié),各家都砍來一棵樹杈,用樹杈把神樹的樹枝樹干撐起,意為樹不倒,則家不倒,人不倒,健康幸福長在。
中午飯后,山康節(jié)的另一活動——歌舞比賽和潑水狂歡開始。人們身著節(jié)日盛裝,涌向舞場,路邊人群向他們潑灑自制除邪草藥水或清水,以示祝福。芒景下寨還把吉祥物———制作精致的大象模具推到舞場中央。 整個舞場中最引人注目、逗人樂的是兩位被稱為“打別”的領舞者,他倆從頭到腳都裹扎著黑布,只有眼睛、鼻子、嘴巴處留幾個洞。傳說是天帝下派的兩個神仙,到人間佯裝最窮的人,暗察人們對佛的虔誠及心地的好壞,同時負有逗樂和保衛(wèi)之職。兩人脖子上各挎一個包,舞到人前時,向人們討乞,以試良心,此時人們都樂意慷慨解囊。舞蹈結束后,青年男女便開始潑水狂歡。
之后是吃百家飯,也叫團圓飯。即各家把所做飯菜,用芭蕉葉包好帶來共享。開飯時,飯菜包堆放在桌面,自選一包飯、兩包菜。米飯中有一部分是糯米飯,菜也很豐富。菜香混入芭蕉葉的清香,吃起來別具風味。人們吃飯喝酒,談天說笑,其樂融融。
晚上,放 高升,點火花,在火樹銀花下繼續(xù)歌舞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