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大野場彝族風(fēng)情(4)
攸然
分了粑粑后,在午飯中先吃“送親客桌子擺在門前,先請新娘父親上座,三親六戚依次就位后,新郎披紅端著盤子,四個杯子,陪人提著酒,由新郎先向岳父跪著敬酒,喝了酒要經(jīng)給錢,送親的直系親屬,新郎都要敬酒,個個都要給錢(男方家給粑粑一對),錢由女方的父親統(tǒng)一登記,交給新郎。
堂屋中同樣擺成一排桌子吃“肝“,男方父母上座,三親六戚依次就位,新娘和送親客跪向公婆,由女方的可或弟向男方的父母及三親六戚敬酒。同樣要給錢,錢由男方家統(tǒng)一登記,轉(zhuǎn)給新娘。然后,新娘向男方家祖宗磕三個頭,由送親婆及送親客護送回娘家。新娘起身時,男方家要向送親客打花貓(打花臉)。
送親客離開新郎家,一出寨子,路上又有新郎家專設(shè)的兩個人“賣酒賣肉“,主要有兩份禮物,叫“背豬”。豬是給新娘的直系親屬。但要扳嘴勁,講價錢,禮節(jié)性的給了錢后才能帶走豬,其他送客者每個都要喝酒,喝酒同樣講價錢,但一般不給錢,但酒要喝才能脫身。
打發(fā)送親客走后,男方家又要舉行吃“掛紅酒”。男方的舅舅仍然要“背豬頭”(一半邊)。其他內(nèi)親仍按女方家一樣打發(fā),掛紅的內(nèi)親起身時仍然要吹嗩吶,放鞭炮。
喜酒辦完后,男方謝媒,算了結(jié)一樁大事。然后,擇定吉日,再接新娘回家,女方家親哥弟、姐妹等再送新娘到男方家。通過一定的禮儀后,男女雙方才能同床共枕。
大野場的喪葬和俯仰也是多姿多彩。1990年以來,先后有來自日本的三個旅游團和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的旅游觀光者來到大野場,領(lǐng)略到彝族的古樸民風(fēng),熱情好客的彝家人給客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996年10月,中國峨眉電影制片廠專門前來拍攝了大野場彝族風(fēng)情。如今的大野場,已成為西線旅游線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