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安南平孔廟
山柳
南平文廟位于公安縣南平鎮(zhèn),始建于明朝初期,坐北朝南,現(xiàn)在范圍東西寬80米,南北長120米,占地9000平方米,現(xiàn)存大成門、大成殿、欞星門、二通碑等。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12月批準南平文廟為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南平文廟始建于明朝,清同治十二年進行了重修,由黃墻、禮門、義路、欞(同靈)星門、狀元橋、泮池、大成門、大成殿、照墻等建筑組成,規(guī)模宏大壯觀。由于自然災害、戰(zhàn)亂以及年久失修,其他建筑相繼破壞,目前僅存大成殿、欞(同靈)星門、泮池和二通石碑等,占地約4000平方米。
文廟作為祭祀孔子的重要場所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共有文廟或孔廟1300多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之一,在中國文明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廟的大門稱為欞(同靈)星門,欞(同靈)星指的是天上的文星,象征著孔子可與普施教化、廣育英才的文星相比。進入欞星門后,還要跨過一座狀元橋,才能進入大成殿。
在當時,文武百官前來祭祀,都要下馬、下轎,步行進廟,行三拜九叩大禮。如今,在南平文廟的大成殿前,還保留了兩塊提醒下馬的石碑。
南平文廟,以其獨特的文化載體、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深遠的歷史沉淀,成為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文化象征。而南平文廟除了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外,更是一處紅色革命遺址,園內(nèi),“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巍然聳立,莊嚴肅穆,碑上鐫刻著老紅軍樊哲祥將軍“反帝反封建赫赫正氣,為黨為人民耿耿忠心”的題詞。
據(jù)革命史料記載,南平文廟不僅是一處具有濃厚南方建筑風格的古建筑,更是一處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舊址。
1926年至1930年間,賀龍曾三次率部路經(jīng) 南平,并在此住宿、開會。在此期間,著名老一輩革命家周逸群、段德昌、柳直荀等,也先后在此進行革命斗爭。
1930年7月4日,紅四軍從松滋西齋山出發(fā)與 先前到達公安南平的紅六軍會師。根據(jù)中央指示,紅四、六軍團合編為紅二軍團,組成以周逸群為書記的紅二軍團黨的前敵委員會。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 員,柳直荀為政治部主任,孫德清任參謀長。全軍團共一萬多人,槍5000余支。7月8日在南平北門外沙灘上召開了成立紅二軍團慶祝大會,會場兩旁刷滿標語,氣氛熱烈隆重。
紅二軍團的成立,極大地鼓舞了公安廣大群眾,在當時,全縣近2000多名青年踴躍參軍,也推動了蘇維埃運動迅猛向前發(fā)展。
如今,在文廟大成殿內(nèi),陳列有《紅色記憶千秋永存》展覽,分為“公安工農(nóng)”、“紅軍情結(jié)”、“抗日烽火”、“歡慶解放”等9個板塊。
一張張照片,一段段紅字,都是難忘的紅色記憶。這里不僅是一處紅色革命遺址,更是一處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并被荊州市委確定為“荊州十大革命遺址”和“黨員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
展示文廟魅力,打造紅色品牌。為了切實保護好這一珍貴的歷史遺存和人文資源,近年來,在省文物局、省民政廳、公安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近百萬元用于文廟的建設、展示、管理和維護中。昔日英烈地,今朝展新姿。這里已經(jīng)成為名副其實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示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