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的“趕白虎”
幾經(jīng)風月
在歷史長河中,土家族人對白虎文化的認識產(chǎn)生了分歧,這種分歧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鄂渝土家族敬白虎,湘西土家族趕白虎。但是在民族認同上,無論是湘西土家族還是鄂渝土家族都承認自己是土家族。學術界因此得出了土家族的祖先是同源異支的結論。
土家族對白虎文化不同認識的兩種表現(xiàn)
白虎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文化符號。中國古代對白虎文化相當重視,白虎所涉及的領域也相當廣泛,無論是天文地理、民間習俗,還是族群信仰等都有白虎的身影。比如,人們把白虎同天上的星宿聯(lián)系在一起,將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婁、胃、昂、畢、嘴、參”歸結為西方白虎七宿。漢朝時,朝廷建造了一座白虎觀,是供諸儒談論五經(jīng)之所,東漢的歷史學家班固還把諸儒在白虎觀議事的觀點輯錄成了《白虎觀通義》流傳于世,可見當時對白虎文化的重視。
虎文化在古籍中不斷出現(xiàn)?!吨芤住分姓f:“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從君也?!币馑际钦f,圣人的變革就像老虎一樣,雷厲風行,變化多樣,具有生氣;社會上優(yōu)秀之人的變革就像豹子一樣,比較平靜;而平民百姓的變革只是在表面順從,沒有自己的主見。《禮記·曲禮》中有“行,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其中的“行”,就是指行軍打仗時的隊形。也就是說,行軍的隊形都要像青龍白虎的陣式。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義》中記載:“‘武王戎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擒紂于牧野?!悦团缁⒅几耙病!逼渲械摹盎①S”,形容周武王的戰(zhàn)斗隊伍勇猛,像虎一樣奔赴戰(zhàn)場。后來,人們又把白虎文化與風水聯(lián)系在一起,如中國古代的堪輿學認為,選擇住房或墳墓時,就要選擇左青龍、右白虎的地形。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化,對虎文化的認識也出現(xiàn)了分歧。人們對白虎文化的不同認識,也影響到一些民族對虎的認識。比如,土家族先民對虎的認識就分“趕白虎”和“敬白虎”兩大派。一派認為白虎是惡神,對人有害,必須堅決除之。這一派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含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市、常德市和懷化市)的土家族聚居區(qū)(下面簡稱湘西土家族)。另一派認為白虎是家神,是敬奉的對象。這一派主要是分布在鄂西、渝東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區(qū)(下面簡稱鄂渝土家族)?!摆s白虎”和“敬白虎”長期以來在土家族研究的學術領域也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民族學家根據(jù)民間資料作了一些解釋,他們把二者歸為“坐堂白虎”和“過堂白虎”。如《土家族傳統(tǒng)文化小百科》中說,湘西土家族的白虎是“坐堂白虎”,“白虎當堂坐,無災便有禍”,因此必須得趕。鄂渝土家族的白虎是“過堂白虎”?!斑^堂白虎是家神”,必須得敬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