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子弟書
妙蝶
子弟書是中國清代北方的一種滿族說唱文學(xué),屬鼓詞類。盛行于乾、嘉、道三代,至光、宣時始趨于沒落。因為它的“詞婉韻雅”(注:閑園《金臺雜俎》:“分東西城兩派,詞婉韻雅,如樂中琴瑟,必神閑氣定,始可聆此?!币娒犀帯吨袊≌f史》(臺北:傳記文學(xué)出版社,1970年12月),621頁。),所以在當(dāng)代的藝壇上地位極高,曾被推崇為當(dāng)時說書人之最上者(注:繆東霖《陪京雜述·雜藝》:“說書:人有四等,最上者為子弟書,次平詞,次漫西城調(diào),又次為大鼓梅花調(diào)?!鼻骞饩w四年刊本,1頁。),滿族人士,甚至尊稱它為“大道”(注:語見《拐棒樓》子弟書:“自從那小窗故后缺會末,靄堂氏接仕襲職把大道傳?!?。
它之所以被稱為“子弟書”,主要是因為它的始創(chuàng)者、作者、演唱者、聽眾等,多以八旗子弟為主。而且演唱者因為有“子弟”身份,在演唱時,還有“請場”的儀式和規(guī)矩。
這種曲藝的體制實淵源于鼓詞,但無說白。至于它的唱詞雖仍以七言為主,然而可以隨意增加襯字,最多一句有長達(dá)三十字者。其實子弟書一句長達(dá)二十字以上的句子頗多,如韓小窗《徐母訓(xùn)子》,即有二十七、八字一句的,而《雷峰塔》卷中,更出現(xiàn)兩句長達(dá)三十字。其中故事情節(jié)簡單、篇幅短小者,可以不分回:而關(guān)目繁雜,篇幅稍大的,則可以分為二、三回,甚至三、四十回,回約百句,間有回目。每回之前,又多以七言一首開端,敘述作者的寫作動機(jī)或總括全書大意,名曰“詩篇”,俗稱“頭行”。它的歌詞每兩句押韻,每回限用一韻,韻用我國北方戲曲與曲藝所通用的“十三轍”。二回以上的作品可以每回?fù)Q韻,也可以一韻到底,不加限制,十分自由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