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塔之城蒲甘 緬甸文化宗教圣地之一
盼旋
緬甸浦甘被稱為萬塔之都,歷史上有大小佛塔10000余座。緬甸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游勝地蒲甘,位于國境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
市區(qū)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筑藝術(shù)是緬甸古老建筑藝術(shù)的縮影,體現(xiàn)了緬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成為緬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很多去過緬甸“萬塔之城”浦甘的人,都會將浦甘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來做比較。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一個是氣勢恢宏的佛塔,一個是精美絕倫的寺廟。不過兩者各有各的特色。
浦甘的壁畫,雖然在佛塔外看著平淡無奇,里面卻藏著精美的壁畫,歷史最久遠的可追溯到8世紀。
在千佛之城蒲甘現(xiàn)存大大小小2000多座古佛塔里,佛像的周圍有非常多的壁畫,經(jīng)過千年的風(fēng)化80%左右的壁畫已經(jīng)脫落變色。
可以說蒲甘的壁畫的規(guī)??氨戎袊亩鼗捅诋?,只是敦煌壁畫已經(jīng)得到中國政府的保護,而緬甸蒲甘的壁畫還在經(jīng)受史上最大的人為破壞(成千上萬的各國游客蜂擁而至)。
而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蘇拉瑪尼寺(Su-la-ma-ni-pahto)了。蘇拉瑪尼佛塔被稱為“皇冠上的珍寶”,是壁畫藝術(shù)之塔。
11世紀,蒲甘成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統(tǒng)一王朝的首都,這王朝好比中國的秦朝在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中的地位。在那之前,這城市已存在了至少200年,并且建造了數(shù)不清的佛寺佛塔,而這些佛塔內(nèi),更是存在著數(shù)不清的壁畫。
另外一個有名的景點是蒲甘最有名的壁畫景點是一個叫古彪基的佛寺,這座佛塔于1113年由國王Anawrahta修建,它和周圍的塔組成塔群。
塔內(nèi)有500多幅壁畫講述了孟族的傳說。那時正當本地的鼎盛榮華之巔,所繪壁畫生動傳神。蒲甘老城以東的大道北側(cè)有個小廟,名叫烏帕利。
蒲甘位于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左岸,曼德勒西南150多公里處. 這里曾是古代緬甸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蒲甘(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的首都。這里最初是由19個村落匯集成的小鎮(zhèn),古稱“阿利摩陀那補羅”。公元849年,頻耶王在蒲甘筑城,建城門12座,并挖護城河相圍。1044年。阿如律陀王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包括緬、撣、孟等民族的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即蒲甘王朝。從此,蒲甘開始成為歷代蒲甘王朝的京都。當時,阿奴律陀王篤信佛教,他在征服緬南部直通王國時曾獲32部《三藏》經(jīng)、300名高僧和技藝高超的工匠多人。于是他開始在蒲甘大造佛塔,在以后的250年至皇朝沒落為止,一個國王緊接一個國王在富饒的依洛瓦底江邊,不斷的建造佛塔及寺廟,美和偉大就這樣日漸形成,蒲甘亦遂之成為緬甸文化、宗教的圣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