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人名
善靜
斐濟全稱為斐濟群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Fiji Islands)。陸地面積1.83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106個島嶼有人居住。多為珊瑚礁環(huán)繞的火山島,主要有維提島和瓦魯阿島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颶風襲擊。地里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區(qū)的交通樞紐。斐濟地跨東、西半球,180度經(jīng)線貫穿其中,因而成為世界上既是最東又是最西的國家。截至2005年7月,人口為89.34萬。斐濟族約占總人口的51%,印度族44%。約有5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38%信奉印度教,8%信奉伊斯蘭教。英語、斐濟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
17世紀,東南亞人抵達這里定居。1643年,荷蘭探險家阿貝爾·塔斯曼(Abel Janszoon TASMAN,1603?~1659)抵達此地。19世紀上半葉,歐洲人開始移入。187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879至1916年,大批印度人作為英國“殖民制糖公司”的合同工到此種植甘蔗。1970年10月10日獨立,并成為英聯(lián)邦成員。1987年,政變后改稱共和國,并脫離英聯(lián)邦。1990年,通過新憲法確立國名為“斐濟主權民主共和國”。1997年7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斐濟群島共和國”。1997年9月,恢復英聯(lián)邦成員資格。2000年6月至2001年12月,因政變被中止英聯(lián)邦成員資格。2006年12月,政變后再次被中止英聯(lián)邦成員資格。2009年,改國名為“斐濟共和國”。
斐濟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人名與英語國的相同,即:教名+自選名+姓氏,但是在名字和姓氏方面會保留各自民族的詞匯,如總理喬薩亞·弗蘭克·白尼馬拉馬(Josaia Voreqe BAINIMARAMA,1954~ );而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名則與阿拉伯國家的人名基本相同,即:本人名+父名+姓氏,如斐濟政治家穆罕默德·文尼雅雅瓦·阿皮塞·托拉(Mohammad Apisai Vuniyayawa TORA,1934~ )等。
婦女結婚后,需要改姓夫姓,如馬莉亞(Maria)與喬薩亞·弗蘭克·白尼馬拉馬結婚后,改姓夫姓白尼馬拉馬(Bainima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