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民間喪葬習俗
愛蘭
中國人向來把死與生看得同等重要,故舊時辦喪事有多道程序。仙桃市(原沔陽縣)為荊楚故地,古時“楚人信鬼巫,重淫祀”,其巫風巫俗也滲透到仙桃目前的喪葬禮儀中。
解放前喪禮繁縟,封建迷信色彩濃厚。有錢的人家設(shè)靈堂、安靈牌,懸挽聯(lián)、做道場法事,超度亡靈。
據(jù)悉,仙桃民間辦理葬前喪事,主要包括圍坐送終、抹尸裝束、告喪親友、喪鼓伴靈、設(shè)壇做齋、入殮追悼等內(nèi)容。而喪葬活動并非隨著死者的安葬而結(jié)束,在安葬死者后,還要定期舉行一些祭祀活動,民間的祭祀活動重點是服喪、祭掃、家祭。
在三伏潭鎮(zhèn),上年紀的老人去世稱之謂“白喜事”。解放后提倡移風易俗,辦喪事程序逐漸減化,但仍然相信“入土為安”的古訓,傳統(tǒng)的喪葬習俗仍然流行。
在當?shù)貍鹘y(tǒng)的喪葬過程主要包括有:送終、燒落氣紙、裝老、下榻、報喪、戴孝、吊唁、守喪、入殮、出殯、拉纖、上山、接靈、安靈、點燈、送煙把、寫“五七”袱包、復三等。孝子孝孫自死者安葬之日起,到燒“五七”袱包前,不得理發(fā)修面。
自上世紀80年代后期起,該鎮(zhèn)境內(nèi)又興請道士為死者開路、明路及為喪戶安神。部分居民為先人立碑;立碑之日一般選在逝世“五七”之日,或周年忌日,或清明節(jié),或“臘八日”。
據(jù)悉,近年來,建國前只有富豪之家請哭喪女的習俗進入尋常百姓家。哭喪女及其男伴多為自動上門哭喪,以死者子女輩自稱,孝子孝女則施以錢幣,以示慰勞?;蚴攀罒o親生女,祭主延請哭喪女代哭,以示對逝者的思念之情。舊俗中,富豪或有名望的人去世,在出殯前一天晚上要舉行“點主”儀式,此俗目前未繼。
現(xiàn)在,舊喪祭儀式漸改,少數(shù)仍沿襲舊俗。
送終:人將死,抬堂屋停門板上,頭朝里。子女親屬靜立身旁,稱送終。
落氣,調(diào)死者頭朝門外,痛哭。燒落氣紙。
告知親朋,稱把信。
人死當晚,請人為死者洗澡。為男性死者剃頭。之后穿衣,系腰帶。腰帶為白線,十歲一根,依年齡而定。
點長明燈,在死人的肚子上放一雞蛋,手里拿一個小葫蘆瓢。
裝棺,稱進材。棺內(nèi)先墊白布,再鋪紙錢。
坐夜:在出殯前頭的每天夜晚,有人陪著,怕老鼠挖死人的眼睛。
出殯:孝子披麻戴孝,捧遺像在前,親屬穿白鞋或系黑紗在后,舉行追悼會。后一路鑼鼓鞭炮,送至火葬場。
三日后護山,夜半到墓前燒紙,死后,每過七天祭奠一次,燒伏包,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至七七。滿百日再祭奠一次,稱燒百日。第一年春節(jié)貼白紙對子,第二年為黃紙,第三年貼綠紙,以示悼念。
三年內(nèi),每逢死者周年日祭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