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

<sup id="mtwjv"></sup>
<legend id="mtwjv"></legend>

    河南開封禹王臺(古吹臺)

    千萱郎

    河南開封禹王臺(古吹臺)

    禹王臺,位于開封城東南大約3里,是一處殿堂樓閣,樹木蔥蘢,假山水榭,花香鳥鳴,環(huán)境幽靜,風(fēng)景美麗的園林。

    禹王臺在先秦時代是一座十分寬闊高大的土臺子。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雙眼失明的大音樂家,名叫師曠,他是晉平公的一個樂官,據(jù)傳他曾在這個臺子上吹奏過樂器,因而古人就把這個臺子命名為吹臺,亦稱鼓吹臺或古吹臺。戰(zhàn)國時期,魏國建都大梁,梁惠王對吹臺進(jìn)行修筑。公元前225年,秦攻魏,使這處“高臺曲池”的絕好勝地,毀于水患。

    師曠的音樂造詣極高?!稄V博物志》卷三說:“師曠鼓琴,通于神明,而玉羊白鶴,翱翔墜投”。《史記·樂書》稱贊師曠為晉平公鼓琴,“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集于廊門;再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演奏黃帝大合鬼神之樂,“一奏之,有白云從西北起;再奏之,大風(fēng)至而雨隨之,飛廊瓦,左右皆奔走”。這些關(guān)于師曠演奏音樂,上通神明,能感動天地的記載,當(dāng)然是夸張的說法,但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師曠的確是一位技藝超群的音樂大師。

    師曠雖然地位卑微,但從不謅媚迎上,是一個剛直不阿的諍臣?!妒酚洝x世家》說,“悼公問治國于師曠。師曠曰:“惟仁義為本”。《韓非子》上也有師曠的故事。師曠正是以精深的音樂造詣和剛正不阿的性格贏得了后人的崇敬,人們將他演奏過音樂的地方稱為吹臺,以紀(jì)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戰(zhàn)國時期,魏國建都大梁,故亦稱梁園。梁惠王對吹臺進(jìn)行了精心修筑,作為音樂之地。宋代詩人梅堯曾有詩記其事:“在昔梁惠王,筑臺聚歌吹?!?/p>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因久攻不下,便掘開浚儀渠,水灌大梁。結(jié)果城毀魏滅,風(fēng)景秀麗的吹臺也隨之而毀。

    西漢時,梁孝王曾將大梁作為他封國的都城。后雖遷睢陽(今商丘南),大梁仍有他的離宮。當(dāng)時著名文學(xué)家和辭賦家司馬相如、枚乘等都是梁孝王的賓客。梁孝王經(jīng)常和他們一起吟詩作賦,飲酒作樂。為了尋幽探勝,賞玩風(fēng)景,梁孝王在大梁興建一座“廣袤三百里”的大花園—梁苑。作為梁苑的一部分,吹臺又得到了精心的整修。至東晉,戰(zhàn)亂頻仍,吹臺再一次遭到破壞。

    酈道元《水經(jīng)注》說:“梁王增筑以為吹臺,城隍夷滅,略存故跡。今層臺孤立于牧澤之右,其臺方一百余步?!瓡x世喪亂,乞活恁居,削附故基,遂成二層。上基猶方四五十步,高一丈余?!保ò矗汗艜r一步為六尺,晉時一尺合今0.245米。)從這一記載還可以想見當(dāng)年吹臺的規(guī)模。

    唐時,經(jīng)過整修,吹臺又成為風(fēng)景秀麗的游覽勝地。天寶三年(744年),唐代詩壇上的三顆巨星李白、杜甫、高適在汴州相會,聯(lián)袂同登吹臺,飲酒賦詩,吊古諷今,成為文壇千古佳話。

    北宋定都開封后,大興土木,使開封成為一座園林式的都會。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里之內(nèi),并無閑地”。宋代君主又多崇信佛道,建寺軒觀,成為時尚。吹臺不但整修一新,又在上面建了一座二姑廟,仍為京都人春游踏青、重九登高的游樂勝地。

    北宋靖康之難后,東京幾成丘墟。東京陷落后的乾道五年(1169),南宋使者范成大見到的東京已是“新城內(nèi)大抵皆墟,至有犁為田處。舊城內(nèi)粗布肆,皆茍活而已。四望時,見樓閣崢嶸,昔日宮觀寺宇,無不頹毀”。吹臺也成了一片荒野,無復(fù)舊景了。

    明成化十八年(1842),河南參政吳節(jié)在已經(jīng)荒蕪的吹臺上建起了碧霞元君(泰山山神)祠。由于黃河日漸南移,逼近開封,使人們記起了治水的大禹。于是嘉靖二年(1523)改碧霞元君祠為禹王廟。從此,吹臺也稱禹王臺。禹王臺上的古建筑,明清兩代屢加修葺,現(xiàn)仍存有牌坊、御書樓、禹王殿、左右二祠和御碑亭等。以布局嚴(yán)謹(jǐn),小巧清雅著稱。

    古吹臺木牌坊在吹臺南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橫額中書“古吹臺”三個楷書大字,河南巡撫何火胃題。牌坊東西兩地各植翠柏一株。

    過木牌坊,拾級而上,即為御書樓。康熙三十三年(1694)建,重檐兩層,精巧宏麗。因康熙皇帝親書“功存河洛”的匾額懸掛于此而得名。樓下東壁上嵌有1923年康有為游開封時所作《游禹王臺詩》石刻,分刻在十塊青石上。詩中生動地描繪了禹王臺秀麗的景色,書寫十分精美。

    禹王殿,在御書樓后,上有匾額。原殿中供奉高八尺的禹王銅像,1927年被毀鑄成了銅元?,F(xiàn)殿中的禹王像為泥胎彩塑,朱柱上有數(shù)十幅楹聯(lián),表達(dá)了后人對大禹治水功績的崇敬。

    東西兩壁嵌有磚雕,分別為大禹治水和洪水退后民眾歡騰的場面。殿北壁嵌有光緒二十三年(1897)河南巡撫劉樹堂摹刻的岣嶁碑。岣嶁碑又稱百夏禹山神碑,原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碑文共77字,相傳為大禹治水時所刻。字形怪異極難辨認(rèn),似繡篆又似符咒。除開封外,西安、南京、紹興、成都、昆明等地凡有禹王廟的地方均有摹刻。

    三賢祠,在禹王殿之東。原在禹王殿后,道光十年(1830),移建于此,以紀(jì)念唐代李白、杜甫、高適三大詩人。

    唐天寶三年(744),李白辭去翰林供奉之職,東下洛陽,在洛陽與杜甫結(jié)為知交。二人來汴后又遇高適,三人一見如故,同登吹臺,飲酒賦詩?!缎绿茣ざ鸥鳌氛f:“甫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后來杜甫回憶這段經(jīng)歷,曾賦《遣懷》詩:

    昔與高李輩,論交入酒爐。

    兩公壯藻思,得成色敷腴。

    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

    芒碭去一去,雁鶩空相呼。

    “慷慨懷古”與“人莫測”,當(dāng)然是對現(xiàn)實政治和社會不滿的。在一般人還在稱頌天寶太平盛世的時候,三位關(guān)心現(xiàn)實的偉大詩人已經(jīng)敏銳地覺察到大唐王朝潛伏的深刻危機了。祠內(nèi)塑有三賢像,前有楹聯(lián)云:

    一覽極蒼茫,歸苑高臺同萬古;

    兩間容嘯傲,青天明日此三人。

    (清人麟慶曾書)

    水德祠,在禹王殿之西。明代在祠內(nèi)祀中古以來治水有功者29人。道光十年(1830),又增祀明清以來治水有功者八人,合計37人,各立木主。其中,成就最高者為元人賈魯。

    元至正四年(1344),黃河白茅堤、金堤兩處決口。丞相脫脫以賈魯為總治河防使。賈魯循行河道,制定了疏、浚、塞并舉的治黃方針。在堵賽決口時,因口大水急,無法合龍。賈魯采用沉船法,將27條大船依次連在一起,固定在口門上,再往船上裝滿石頭,然后把船一起鑿沉。裝滿石頭的大船堵住了決口,合龍一次成功,創(chuàng)造了治黃史上的奇跡。賈魯以治水之功,拜集賢殿大學(xué)士。直到今天,由賈魯開鑿的從密縣注入商水縣,全長246公里的河道仍被人們稱為“賈魯河”。

    御碑亭,在禹王臺后。1750年乾隆南巡時駐汴數(shù)日,登吹臺賞玩風(fēng)景,題五言排律一首,遂勒石于臺上。地方官員為碑修建碑亭,稱御碑亭。詩云:

    京國探遺跡,苔碑率隱埋。

    何期得古最,果足暢今來。

    勝日停鑾蹕,凌晨陟吹臺。

    傳蹤思頡曠,作賦羨鄒枚。

    風(fēng)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

    尋廊攬郊郭,俯極崔巍。

    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

    無須命長笛,為恐豫去開。

    亭后及兩旁正面回廊上嵌滿了古代石刻題記,真草隸篆各體兼?zhèn)?,堪稱碑廊。過御碑亭順階而下,地勢平坦,一水環(huán)繞,夾岸遍植楊柳,風(fēng)景極清幽。

    御碑亭往北為一磚磴道,從臺頂下到平地,其北有一組新建的四合院,正房南向3間,東西偏房各為3間。四合院北為一月亮門,出門即為一四亭橋。

    吹臺(禹王臺)四周原為蓮池。清道光年間淤為平地,同治十一年(1872年),河道總督喬松年重新疏通,環(huán)臺修筑水池,將高臺及其周圍人工修筑成橢圓形,并在南北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從臺頂至臺下修筑6條通道,并相對修了6道小橋,并把疏池的泥土堆積在池北,形成環(huán)臺綠水和池北高阜相照應(yīng).是中國傳統(tǒng)的北方神玄武的形象--龜蛇。并在阜上建有3間穿堂門,后有六角涼亭。

    清末河南法政學(xué)堂亦設(shè)于此,同時駐有新軍一個炮兵營。辛亥革命時,法政學(xué)堂是同盟會的一個聯(lián)絡(luò)地點,新軍亦密謀參加武裝起義。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禹王臺曾設(shè)立河南農(nóng)事試驗場。1914年分出部分另設(shè)森林局。1919年河南省當(dāng)局將農(nóng)、棉、蠶、林等六機構(gòu)合并為河南農(nóng)林試驗總場。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創(chuàng)辦河南中等農(nóng)業(yè)學(xué)堂,后并入河南大學(xué)成立河南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院。

    直到50年代中期,禹王臺還分屬以上二個單位。1957年由于省府西遷,農(nóng)學(xué)院及試驗總場遷走才正式建立禹王臺公園。

    禹王臺公園除吹臺古建外,利用森林局多年經(jīng)營遺留的繁盛的林木,還培植牡丹、櫻花等多種花草,品種繁多,自然景色豐富多彩,是城郊的游樂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