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國家傳統(tǒng)工藝名錄(2)
傲雙
7、通山木雕
是中國民間木雕的流派之一,主要流傳于地處鄂東南的通山縣及其周邊地區(qū)。通山縣地處湘鄂贛三省交匯處,境內森林密布,盛產樟、楊、梨、棗、梓、椿等木材,為木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雕刻用材取自當地,以浮雕為主的雕刻技法和利用材料本身紋理色彩的處理手段構成自己的技藝體系,構圖飽滿大氣、層次豐富細膩、圖像寫實傳神、做工精雕細刻、格調清秀淡雅。
8、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吊腳樓為數根木柱支撐的木瓦結構腳房,是武陵山區(qū)土家族人民十分喜愛的傳統(tǒng)民居,俗稱“干欄”、“閣欄”、“干闌”等,建筑學上稱為“柵欄式”結構。咸豐土家族民居吊腳樓最早出現在明末清初,清末民初開始大量涌現。吊腳樓建造從選擇屋基、備料、立屋,一直到裝飾完畢,都有完備的程序和不同的技法。特別是“高桿”定位的發(fā)明,“穿斗式”房屋構架,“沖天炮”立柱的建造,十分巧妙地的解決了線面、角度、承重等建筑中的難點問題,是幾何學、力學的自然運用。懸空修造的吊腳樓,解放了地面,克服了山地民居建造與狹窄空間地貌的突出矛盾;“翹角桃”的采檐,“龕子”(走廊)的配置,則使吊腳樓的外觀形式產生根本變化,打上了鮮明的地域烙印;而“看風水”、“拜山神”、“祭魯班”、“砍梁木”、“說福事”等眾多民俗事象在吊腳樓建造中的大量出現,充分展示了土家族濃郁的鄉(xiāng)風民俗;還有廓欄、門窗、柱礎、挑方上的花紋圖案,無不生動彰顯著咸豐土家族地區(qū)豐厚的文化底蘊。咸豐被譽為“中國干欄第一鄉(xiāng)”,全縣約有大小吊腳樓群近百個,單體吊腳樓逾萬棟,儼然一個吊腳樓的大觀園。
9、雕花剪紙技藝
雕花剪紙是古荊楚大地的民間藝術瑰寶,以其豐富的形象語言傳遞著傳統(tǒng)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表現手法融合了南北剪紙藝術之長,工藝手法包含“剪”和“雕”兩種方式。以長壽、吉祥、美好、幸福、喜慶為主題,用諧音、寓意、象征等藝術手法,表現人們的美好向往。作品構圖精巧,線條簡練,刀法流利,破功嚴謹,富有濃厚的觀賞性和裝飾性。多用作刺繡花樣,如鞋花、帽花、枕頭花、圍兜花,亦用于喜慶活動,作禮花、喜花,表達祝福之意。我省孝感、鄂州、仙桃等地的雕花剪紙頗具代表性。先后入選國家“非遺”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
孝感雕花剪紙技藝
孝感雕花剪紙在晉唐時期已成為風俗,至明清時期,孝感剪紙技藝由使用剪刀剪制發(fā)展為用小刀刻鏤,即用自制小刻刀將紙放在特制的蠟盤上刻鏤而成,一次制刻十余張,俗稱“雕花”,亦稱“刻花”、“切花”。孝感雕花剪紙合南、北藝術之長,工藝手法主要包括“剪”和“雕”兩種方式,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裝飾性。內容包含了民俗風情、勞動生產、老幼壽誕、婚嫁喜慶等諸多方面。作品常以長壽、吉祥、幸福、喜慶為主題,用諧音、寓意、象征、含蓄等手法表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鄂州雕花剪紙技藝
流行于鄂州,早年的《武昌縣志》中就有清代光緒年間雕花剪紙發(fā)展狀況的記載。鄂州雕花剪紙題材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襪底花、扣帶花、背心花、兜花、圍涎花、枕頭花、帳沿花等品種,創(chuàng)制過程中刀剪俱用,完成的作品構圖勻稱,風格流暢細膩,生動傳神,集實用性和裝飾性為一體。
仙桃雕花剪紙技藝
流傳于仙桃市。據《沔陽縣志》記載,仙桃剪紙在明末清初即已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征,以構圖勻稱、雕工纖細見長。仙桃雕花剪紙制作時,由藝人用刻刀和白紙在蠟盤上雕出俗稱“花樣子”的繡花紋樣,雕刻時一般可重疊一二十層白紙。刻刀多系以鬧鐘發(fā)條和手術刀加工而來,蠟盤則以菜油、白蠟及香爐灰合成物盛于小木圓盤中構成。藝人雕出的“花樣子”多為“喜鵲登梅”、“龍鳳呈祥”、“鴛鴦戲水”、“金魚鬧蓮”、“鹿鶴同春”、“鯉魚跳龍門”、“獅子滾繡球”之類的吉祥瑞慶圖案,一般用作鞋、鞋墊、帽、枕頭、涎兜、帳飄、帳簾、門簾等的刺繡紋樣。仙桃雕花剪紙構圖繁復完整,黑白虛實分明,刀法流利工整,破工精細嚴謹,點劃秀美勻稱,線條舒展圓潤,圖案豐滿均衡,具有寫實而兼寫意、變形而不失原形、藝術語言豐富、裝飾風味濃郁的特點,在民間剪紙中獨具一格。
10、老河口木版年畫
是中國木版年畫中的一種,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民間藝術,誕生于湖北老河口,興于明朝中葉。老河口木版年畫雕刻精細,線條流暢,紋飾繁縟,人物形象夸張,面部表情生動傳神。大多取材于歷史戲劇、演義小說、民間故事、傳說,也有適應需要刻制的農歷、農事諺語、書法條幅等,題材廣泛,表現質樸、原始,有著強烈的民族原生態(tài)氣質。
11、楚式漆器髹飾技藝
是一種民間漆器髹飾傳統(tǒng)技藝。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漆器制作工藝已達到了極高水平,并一直興盛至清末和民國年間。楚式漆器髹飾技藝經歷朝歷代承傳流變,現存的最有特色的則是髹漆彩繪榫卯木雕、金漆盆盤和瓜果甲骨胎漆器三大類。髹漆彩繪榫卯木雕的制作流程是將整體設計的器物分解成若干部分,先分別雕刻部件,再榫卯組合成整體,最后髹底漆和彩繪,其代表作是“虎座鳥鼓架”。金漆盆盤包括各種盆、桶、盤、盒、屏、家具等,明清時期暢銷國內,遠銷海外。瓜果甲骨胎漆器為全國稀有,頗具特色,其中瓜果胎漆器有朱漆葫蘆勺、桔柚胎漆器等;甲骨胎漆器則是受古代甲骨占卜影響,由崇尚巫術的楚民制作成占卜法器和辟邪藝術品。目前僅荊州城區(qū)就有漆器作坊近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