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海印村的來歷
又曼
洱海東岸,有個海印村。這村名的得來,因村子旁邊海面上有個形似大印的小島。這島上建有觀音閣,人稱小普陀。
傳說很古的時候,海印村有一對很老的老人,膝下只有一個獨兒子。兒子娶了個媳婦叫白姑,過門不久就生下個兒子。一家人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人有悲歡離合,不幸的事情還是降臨了。洱海里有一條孽龍,經(jīng)常興風作浪,發(fā)大水淹沒蒼山腳下的農(nóng)田,還要村子里的人獻糧獻女,供它做任意揮霍,才能求得平安。一天,白姑出海打魚,在海面一面劃著小船,一面唱著調(diào)子,不巧被孽龍見到了。孽龍一見白姑,立即指名要村里人把白姑獻給它做妻子。
迫于孽龍的淫威,在獻祭這天,一些人只好把白姑捆來,和幾十袋糧食一起放在祭桌前。
哭聲立即響了起來。那對老人和他們的兒子,沖到洱海邊,和白姑抱頭痛哭??蘼暺嗥鄳K慘戚戚,天上的太陽也變得黯淡無光。為了怕孽龍發(fā)怒,村里人把兩個老人和他們的兒子勸說、拉扯到一邊,準備舉行祭祀。
“兩位老人家,有什么難解之事,告訴我,我會幫助你們。”這時,一個面目慈善的老女人突然出現(xiàn)在即將生離死別的一家人前。
兩位老人被惹動心事,望了那個老婦一眼,卻不回答,又放聲慟哭起來。旁邊村里一個老倌見老婦關(guān)心,就把事情的原委給她講了。
老婦聽了,自言自語:“原來是孽龍作怪。我豈能見死不救?”
說罷,老婦突然升上天空,手執(zhí)白玉寶瓶,端坐于蓮臺之上,現(xiàn)身為觀音。
村民們面面相覷,曉得老婦是什么人了。兩位老人,還有他們的兒子,也面露嘉色,想到白姑可能有救了。孽龍見云端上的觀音,臉色驟然大變。
“孽龍,你知罪么?”觀音問。
“我管轄這片水域,老百姓向我納貢,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何罪之有?!蹦觚垜?zhàn)戰(zhàn)兢兢回答。
雖然知道兇多吉少,但舍不得放棄年輕美貌的白姑,孽龍還是從水里竄出,一把抓住白姑,轉(zhuǎn)身就往洱海里鉆。
“孽龍,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且看我的法寶!”觀音從手袖中取出一顆金印,輕輕一拋。金印落入洱海,立即光芒四射,把孽龍鎮(zhèn)住,壓下海底。然后又托起暈死的白姑,緩緩升起在海面,變成了一座小島。白姑終于死里逃生,與家人重新團圓。
從此,觀音金印變成的這座小島一直在洱海東岸。島上除了觀音閣,還花木扶疏、鳥語花香,是旅游者必須觀光和留影的地方,海印村因此得名。
在大理,觀音的傳說很多,這故事只是其中的一個。正是這些美麗的傳說,使洱海的風光增添了迷人的人文色彩。到大理旅游,這類傳說不可不聽,聽了會讓人感到白族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